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髒養》:細菌、病毒、寄生蟲,誰可以通過孕婦的胎盤攻擊胎兒?

《髒養》:細菌、病毒、寄生蟲,誰可以通過孕婦的胎盤攻擊胎兒?
Fabrizio Bensch/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傳統上,胎盤被視為一個無法被細菌和寄生蟲穿透的屏障。它將你與胎兒的無菌環境分隔開來。然而病毒(身為微生物群系的一員)是如此的小,小到可以輕易地穿越。

文:傑克.紀伯特、羅布.奈特、珊卓拉.布萊克斯里

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穿過我的胎盤?

答案有好有壞。胎盤是將胎兒固定於子宮裡的一個複雜、並且我們所知甚少的器官,它為嬰兒帶來養分,同時隔絕任何可能侵略的細菌、真菌、寄生蟲和病毒。

傳統上,胎盤被視為一個無法被細菌和寄生蟲穿透的屏障。它將你與胎兒的無菌環境分隔開來。然而病毒(身為微生物群系的一員)是如此的小,小到可以輕易地穿越。為此我們演化出一套防禦機制,胎盤細胞(滋養層)能感測到病毒並及時求救。胎盤細胞釋放分子,向免疫細胞發出求救訊號、排除病毒感染。這通常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有些病毒會促成慢性發炎,觸發滋養層集體自殺。這麼一來,胎兒還是會被病毒攻擊。這與實驗小鼠的類自閉症或許多先天缺陷有關。

許多知名病毒能完勝胎盤的保護機制,包含德國麻疹(風疹)、巨細胞病毒(CMV)、愛滋病和最新又最惡毒的茲卡病毒。

德國麻疹是一種輕微的疾病,病徵是輕微發燒、淋巴結腫大和皮疹。倘若母親在第一孕期(懷孕前三個月)中被感染,寶寶可能會患有包含眼部問題、心臟缺陷、失聰、頭小畸形(microcephaly)、骨骼等多種問題,以及智能障礙和糖尿病等先天缺陷。這些問題都相當嚴重,也是第一劑疫苗在1969年被獲准的原因。

巨細胞病毒是一種常見的感染,它能穿越胎盤並感染胎兒。大多數患有先天性巨細胞病毒的嬰兒沒有任何病徵或健康問題,但有些會發展出聽力或心理協調問題。當孩子出現負面反應時,醫生可以開立抗病毒藥物。目前沒有分類篩檢出CMV感染的辦法,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愛滋病寶寶身上顯現的方式則極為不同。大部分出生於患有愛滋病母親的孩子,意外地不會得到愛滋病病毒感染,但是他們的死亡率比愛滋病病毒呈陰性反應的母親高出兩倍。為什麼?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母體的愛滋病病毒潛伏地改變未經感染嬰兒的微生物群系。寶寶因此擁有不同的關鍵細菌品種和豐富度,如普雷沃菌(Prevotella)和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造成寶寶的腸道發炎,母乳裡也帶有異常的微生物群系。

胎盤也難屏蔽掉某些寄生蟲。最常見的一種是在貓咪糞便裡面的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當孕婦鏟貓糞時若不小心吸入微粒,寄生蟲就循線一路進入胎盤,和病毒一樣,破壞胎盤細胞,並造成他們集體自殺。這樣的後果將引發弓蟲症(toxoplasmosis)而導致胎兒感染、流產、先天型疾病或是後天殘疾。這就是許多孕婦讓伴侶在她九個月孕期中,清理貓沙盤的原因。

最近一種脅迫嬰兒健康的茲卡病毒來自蚊子,它在任何孕期階段穿越胎盤,並造成先天缺陷,尤其是頭異常的小或是頭小畸形。

據估計,美國有超過160萬名孕婦在未來的幾年內會受到感染。根據已發表的預測分析,有成千上萬的孕婦都有可能受到影響。2016年8月在波多黎各和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發現的茲卡病毒,正漫延到西半球和亞洲各地。

病毒經由蚊子傳播,最常見的為埃及斑蚊。它能經由性交、唾液和眼淚傳播。茲卡病毒能在精液裡存活數個月,研究員驚奇地發現,在性交過程中,病毒由被感染的女性傳到男性體內。

目前最急需了解的問題是,病毒是如何進入發展中胎兒的大腦裡。可能是和上述其他病毒一樣的機制,使宿主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來進行破壞。一項2016年7月的研究結果表示,茲卡病毒能感染包含巨噬細胞(macrophages)的胎盤細胞。牠可以經由多種途徑來入侵像是通過細小的開口、搭抗體的便車,或是和胎盤的蛋白質結合。這樣牠就可以進入羊水,甚至是胎兒的大腦裡。我們還必須對這可惡的病菌做更多研究。


好消息是,也有好東西可以通過胎盤協助胎兒。你的免疫系統,與一群友善的微生物合作,讓寶寶有個好的起點。事實上,這同樣也只在小鼠實驗裡發現,但我們有信心推演到人類身上。

當懷孕的小鼠接觸到低劑量的非病原體,或是好的大腸桿菌時(不是那種引發美國某連鎖餐廳食物中毒而聲名狼藉的細菌),幼獸則備有更多的免疫細胞對抗感染,同時引起發炎的免疫細胞也比較少。基本上,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面對微生物如海嘯般在牠們體內繁殖。一切安排得蠻好的。

但還有個驚喜。細菌不是免疫細胞增生的直接原因。這些細菌與其他製造代謝物的腸道微生物合作,一起穿過母體到胎盤,並且進入母乳裡。在這些代謝物中生長的幼獸,因為有著較高規格的關鍵免疫因子和健康的腸道內壁,因此長得更好。

相關書摘 ►《髒養》:剖腹產沒那麼糟,但確實可能改變寶寶的第一個微生物群系

書籍介紹

《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傑克.紀伯特、羅布.奈特、珊卓拉.布萊克斯里
譯者:白承樺

《髒養》以科學家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的問答方式,介紹微生物和人類免疫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破解多數人對「細菌」的刻板印象,回答父母育兒時期的種種疑慮,建立更全面的科學育兒知識。這些來自大量數據與研究成果的科學證據,不僅可以回答細菌與健康的相關問題,同時還能為全世界的醫生和臨床醫療人員所依賴的研究論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