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科學價值成疑,打開潘朵拉盒子

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科學價值成疑,打開潘朵拉盒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價值成疑,更有打開道德潘朵拉盒子之嫌。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轟動全球,相報導。負責項目的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星期日向《美聯社》披露消息,隔日就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可謂搶盡風頭。此次實驗更變了胎兒的CCR5基因,理應杜絕了愛滋病毒感染人體的一個途徑。

身為理科博士生,筆者自然希望科技能夠造福人類;基因工程作為手段之一無可厚非。但賀建奎博士的此次實驗,從科學和道德角度都值得關注甚至批評。

牛刀殺雞

為避免愛滋病而編輯嬰兒的基因是多此一舉,甚至反倒來會傷害免疫力。

《美聯社》報導,參加實驗的七對父母中,男方均攜帶愛滋病毒而女方則沒有患病。根據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這樣的父母完全可以生出健康的嬰兒,無須編輯基因。而美國賓州大學的Kiran Musunuru教授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攜帶非正常CCR5基因的人們會更容易被流感殺死。

編輯基因不是為了變得更健康嗎?為了愛滋病而跟更常見的流感作對,值得嗎?

雷聲大、雨點小

此次實驗沒有作出技術突破,其科學價值跟引起的關注不成比例。

用來編輯基因的CRISPR/Cas9 技術,由張峰以及Jennifer Doudna/Emmanuelle Charpentier團隊分別發明。雖然兩幫人還在爭奪技術的專利,但CRISPR早已被廣泛應用,並非新事物。

因此,今次主要「突破」在於斗膽進行臨床實驗。由於美國明文禁止為非實驗室用途編輯胎兒基因,賀建奎及合作者Michael Deem把研究搬到中國。(雖然在中國也不一定合法)。法律的限制看似克服了,有沒有科學成果卻成了疑問。賀建奎真的編輯了嬰兒的CCR5基因嗎?防止愛滋病的效果如何?有沒有長期觀察副作用及健康狀況的計劃?沒有人知道。

科研結果理應通過同行評審,確保研究方法無甚破綻才公諸於世;這是行內的一貫做法。賀建奎在國際會議前自己向媒體發放消息,有譁眾取寵之嫌。

這次的爭議,不禁讓筆者回想起2014年轟動物理學界的一則新聞:BICEP2團隊宣布觀察到宇宙太初「暴漲」的證據,並讓消息登上《紐約時報》頭版!一年後經過多方檢驗,現時物理學家的共識認為,2014年的測量結果其實源自宇宙塵埃、而非「暴漲」這個宇宙形成過程中可能的一環。大肆宣傳後承認研究結果無效,只會損害公眾對專業領域的信任;宇宙學如是,基因工程如是。

更何況,宇宙學的論文可以收回,但誕生了的生命卻不可輕易抹去。此次基因工程可能帶來的傷害和痛苦,跟物理研究不可同日而語。

缺席的倫理評審、風險巨大

令人細思極恐的不只是科學本身,而是造假和缺席的倫理把關。

《端》媒體引述各方報導,指賀建奎有可能偽造倫理評審的結果。合作醫院的總經理表示院方跟賀建奎沒有聯繫,而流傳網路的《審查申請書》上的七個簽名雖然字跡很像本人,但本人並不知情。與此同時,深圳科創委表示並沒有資助相關研究,賀建奎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紀錄中聲稱的資金來源並非屬實。(註冊紀錄截圖見此

類似的指責不贅,還有待賀建奎本人澄清。但為什麼臨床基因編輯會這麼富有爭議性呢?文章將近尾聲,筆者就其中兩點簡單論述。

一,不成熟的技術可能會損害實驗人體的健康,其基因經過繁殖更可能禍害全球。CRISPR是現時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但依然有可能無意中改變了目標以外的基因,俗稱「脫靶」,後果無法預計。因此,臨床實驗的風險太高而暫時不值得嘗試。

二,長遠來說,有固化貧富懸殊的可能。現時富人和窮人的差別,大多在於機遇和物質條件,臭皮囊還是差不多一樣的。但如果有朝一日基因工程發展成熟,體力、免疫力甚至智力可以隨意用金錢訂製,那麼窮人會成為物理事實上的賤種,永世無法翻身。道德上容許怎樣的基因工程,是個大哉問。有興趣深究者可閱讀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神人》(Homo Deus),這是本深入淺出的好書。

總言之,這次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價值成疑,更有打開道德潘朵拉盒子之嫌。基因工程跟以往的醫學爭議的分別,在於前者從根本改變「人類何以為人」的議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反思。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