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風吹】好像很重要的APEC,對台灣的意義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亞太經合會是台灣極少數充分參與的國際組織,也是可以跟美、俄、中、日、韓等各國領袖同進同出的場合,對於提升國際能見度及場邊外交都有實質意義。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各位可能還沈浸在大選過後的情緒當中,不過這集要來關心一個大選前的新聞事件:11月18日閉幕的亞太經合會APEC。APEC是一個台灣各大媒體只要有辦法就會一路跟出國採訪的重大事件,每次政府派誰代表台灣,也都備受矚目,但APEC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對台灣很重要?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APEC竟然出現史上第一次,會已經開完,卻沒辦法發佈領袖共同宣言的尷尬狀況。代表美國出席APEC的副總統彭斯,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只在公開發言的時候打起口水戰,雙方代表團也在幕後對共同宣言的草稿僵持不下,導致最終宣言開天窗。這樣的緊張情勢,在APEC之後有機會緩和嗎?
美中互嗆 共同宣言首次難產
按照APEC傳統,官方晚宴上各國代表和配偶都要換上主辦國傳統服裝,拍張大合照,展現團結氣氛,今年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也不例外。但是在笑容背後,會場飄散著美中對抗的濃濃火藥味。
彭斯在行前就放話,除非中國在貿易、智財權保護、技術轉移、開放市場、干預西方政治等方面做出改變,否則7月以來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會繼續打下去,甚至會進入冷戰。APEC企業領袖峰會上,面對各國商界代表,彭斯直言:「美國不會轉向,除非中國先做出改變」、「我們不會讓夥伴債臺高築,不會強迫、破壞你的獨立性」,勸各國不如與美國做生意。但習近平也反嗆川普式的保護主義,最終只是「零和博弈」,反問在座代表「要合作還是對抗?」
會後,一向在閉幕發表的領袖共同宣言,在美中代表團對內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難產。澳洲總理莫里森也直言,如果大國就是意見不合,那也沒什麼好遮掩,不該為了硬要發表公報而粉飾太平。聽起來,APEC好像是大國之間的遊戲,其他國家都只能被動配合,那台灣參與有什麼意義嗎?
其實有,我們要從APEC的歷史講起。

APEC:台灣難得充分參與的國際平台
亞太經合會在1989年成立,台灣則是在1991年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目前總共有21個成員,所有成員的貿易總量約佔全球的47%。主要目的是作為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透過促進區域內自由貿易,替亞太人民謀求安全、穩定和繁榮。跟很多國際組織不同的是,APEC是以經濟體而不是國家為單位,所以像香港跟中國就是兩個不同成員,同時也避開了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
當初各國歡迎台灣入會,基本上是認同台灣的經濟實力。不過為了避免台灣入會可能引起中國不滿,特別把APEC定位成「各經濟體高層代表的非正式諮商論壇」。儘管北京當局主張港台兩地只能當觀察員,但最終還是拿到會員資格。只是,在中方阻撓下,總統不會親自出席,而是每年都委派一位「領袖代表」,而該選誰也就成為總統的課題。

台灣派過哪些APEC代表?
翻開台灣APEC代表排行榜,榜首是前副總統連戰和蕭萬長,各擔任過5次,但除了政府高官,從學界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到商界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每年都有不同考量。外交部表示,今年中方本來企圖把APEC從未承認的「一中原則」塞進組織運作,但提案被否決。而最終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外界認為很安全,一來沒有政治色彩,二來他在兩岸都有投資,半導體專業也跟今年主題數位經濟很有關連。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國際空間有限,APEC本身相當有影響力之外,可以說是台灣極少數充分參與的國際組織,也是可以跟美、俄、中、日、韓等各國領袖同進同出的罕見機會,所以政府代表除了參加各種會議,傳達台灣在國際經濟可以有什麼實質貢獻、提高國際能見度之外,一定也會把握機會,直接在場邊跟各方領導人對話。張忠謀行前就透露對習近平、安倍晉三和彭斯都有話要說,其中跟彭斯見面創下台美在APEC的最高層級會談,外界揣測兩人或許討論了雙邊FTA的可能性,不過實質內容並沒有公開。
說到彭斯,最後還是要回到美中貿易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針對中國貨品徵收2500億美金關稅,中國也大力反擊。在雙方你來我往的喊話之下,似乎還看不到停火的跡象。不過每年10月、11月畢竟是國際峰會旺季,APEC之後緊接著就是G20、二十國集團高峰會,今年是11月30號在阿根廷召開。川普將會跟習近平面對面。不過這場川習會會不會讓緊張情勢緩解,專家多半是不樂觀,因為白宮要求的改善事項很多,姿態又強硬,中方應該不會輕易妥協。換句話說,這場從七月爆發的戰火,多半會繼續延燒,甚至越打越兇。
延伸閱讀:
彭斯演說代表美中關係的冰界點,進入新冷戰競逐時代
四層原因看「美中貿易戰」:未來世界產業鍊大分流的第一步
APEC有史以來「最高層級」的台美會談:張忠謀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
監製:李漢威
企劃:丁肇九、彭振宣、李漢威、羅元祺
主持:李漢威
拍攝後製:鄭宇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