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選擇》書評:你想活在《瘋狂麥斯》還是《星際爭霸戰》的世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版的書封是一台自駕車,車內的人類手握著方向盤,坐在跟車頭反方向的駕駛座。這圖看起來非常滑稽,駕駛為何反著開車?自駕車還需要方向盤嗎?反坐握方向盤又有什麼意義?自駕車的世界裡,誰才是那個「駕駛」?
文:喬蘭雅
我們對於未來可以很多的想像,但如果一個是《星際爭霸戰》,一個是《瘋狂麥斯:憤怒道》,兩種極端,你選擇哪一個?
《星際爭霸戰》裡人類與進步科技高度交融。除了在2366年擁有高超奈米技術的博格人入侵之外,地球完好如初,井然有序又祥和,聯邦委員會、星艦司令部等星際聯邦的重要機構都在舊金山,人類所有的基本需求都獲得滿足,有更多時間投入與鑽研更高深的智慧與知識。
而瘋狂麥斯的世界,則是混屯不安的末日黃土,在戰爭能源的主宰下,地球陷入失序的爭奪之戰,人類僅抓生存的本能,成為自己求生的附庸。
這兩部電影刻畫的未來,是《科技選擇》的作者們給讀者的功課:盤點你眼前的科技與新技術、提出問題,然後幫未來做出選擇。

這本書適合誰?
《科技選擇》是一本輕巧易讀的讀物,儘管暢談科技,卻沒有艱澀難懂的用詞。如果你對新科技認識不廣,或是不確定這些發展對生活與環境的具體影響,那這本書會是個很好的起點。每個章節深入淺出,像是懶人包一樣囊括當前正夯的科技新進展。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作者設計的「三個問題」,環繞公平、風險、自主三個面向,向科技提問(後面會再說明)。作為理解科技與人類關係的第一層過濾網,這三個提問很清楚也很簡易,透過作者輕鬆的筆調,一步步帶領讀者檢視每項科技所的正面與負面意義。整體而言,是本很好入門的工具書。

相較於由美國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isity)創辦人 Peter Diamandis所寫的《富足》,以極低比例關注科技風險,一面倒的將創新科技描述為解決人類難題的解方,《科技選擇》的作者做了功課,較均衡的提供了基本資料,也透過自問自答及經驗分享,供讀者評估。如果你是已看過《富足》的讀者,建議搭配閱讀這本書,讓自己在全盤接受「富足論」之前,有機會停看聽。
而如果你對新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已有較全面的了解,只是需要更紮實的討論,來協助你做出更深層的判斷,那麼《科技選擇》可能會太過「科普」。同時作者在三個提問的分析上也太過鬆散,在科技對於人類倫理與道德的衝擊上,並沒有做出太深入的討論,只是不停的拋出更多問題。因此,如果你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能會覺得作者終究是一群對科技感到樂觀的人。那麼,你可以參考文末的延伸書單,找到能夠跟你一起尖銳提問的讀物。
科技「中性」,以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前陣子在書店櫃上看到這本新書時,第一眼覺得書名跟書封都沒有太深的記憶點;但還是遵循以往的選書步驟,瀏覽了作者介紹跟推薦人、評估了目錄與題材、並尋找吸引我的關鍵字。
很剛巧的,我在作者介紹與推薦人的地方,各別看到了幾個關鍵字──奇點大學、指數型成長、Peter Diamandis。這些關鍵字與前陣子寫的兩篇「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文章有些關係。在當時查資料的過程中,我透過《富足》認識了所謂的「科技樂觀派」(Techno-optimist)。
科技樂觀派是一群思考大膽、假設也大膽、不畏懼風險,將科技創新視為能夠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的人。同時,他們認為科技是「中性」的工具,而主流媒體及好萊塢電影對科技的描述都過於負面跟浮誇。
在一場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對談中,柯林頓調侃Peter Diamandis:「你怎麼這麼樂觀?難道你都不看報紙嗎?」他回:「我盡量不看!」現場一陣大笑。可是,不管假戰爭、選舉、假新聞、隱私喪失再怎麼混亂又悲觀,仍是人們真實的感受,倘若輕忽擺在眼前的問題,又怎能寄望科技去解決更大的難題?
不同於《富足》選擇性關注,對科技影響不予平衡評估,《科技選擇》在第一部第一章便以2016年川普與希拉蕊之爭、英國脫歐跟德國極右崛起當作引子,帶領讀者直視民眾的憤怒,並指出資訊科技的失衡難辭其咎。
然而,不管是支持科技創新還是抗拒,二分法的選邊站絕對不是最佳作法。我們該思考的是學會從風險中找到能掌握的、從益處中找到能延伸的。當科技的指數型成長勢不可擋時,有沒有方法協助判斷它的利與弊?最重要的是,我們為何需要學會判斷?
我想從這本書的英文原名──《The Driver in the Driverless Car》──以及原版書封的圖片設計,作為回答這些問題跟介紹該書的入口。

原版的書封是一台自駕車,車內的人類手握著方向盤,坐在跟車頭反方向的駕駛座。這圖看起來非常滑稽,駕駛為何反著開車?自駕車還需要方向盤嗎?反坐握方向盤又有什麼意義?自駕車的世界裡,誰才是那個「駕駛」?
作者在前言介紹了一段他與Google自駕車的邂逅,Google自駕車本身沒有方向盤,乘客面向哪方其實都沒有差別。但書名跟書封設計,傳遞的卻是很尖銳的訊息:
是我們在「駕駛」科技,還是科技在「駕駛」我們?
當「科技始於人性」6字琅琅上口時,你相信科技公司始於人性嗎?當我們一邊擔憂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又一邊埋頭滑手機時,我們該如何自我提問?向科技提問?
- 亞歷克斯・沙基佛(Alex Salkever),《科技選擇》的共同作者,在說書會上介紹該書。
你肚裡的那顆數位藥丸
百年前工業革命引進機械,取代了人們工作的雙手,社會面臨空前絕後的變革跟大失業。作為第一線被淘汰的勞工,將報復的怒氣宣洩在工廠的機器上;但自動化的齒輪沒有停止,如今「人工智慧」冒出,大失業潮的預言再次浮出。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