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豬瘟的肉品偷渡,看見台灣人的投機和貪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偷渡者各自目的為何,說明大家透過吃喝來滿足、麻痺對生活的苦悶抑鬱,達到一種暫時的小確幸,也成了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大家希望便宜,想要CP值高,就會有更多人找到更多廉價、有風險的原料來滿足你。一來一往,也成為「貪婪」背後複雜深沉的原因。
文:在宇宙牧羊的擺渡人
近期除了選舉外,最引起討論的就是非洲豬瘟的議題了。或許有人認為在台灣沒有相關疫情,所以依舊維持漠不關心的態度。
但你不知道的是,非洲豬瘟被認定為超級病毒疾病,豬隻感染後沒藥醫,對豬的殺傷力之大,死亡率近乎100%。中國非洲豬瘟疫情緊張,仍未得到控制,而台灣才剛要從口蹄疫疫情中走出來,如今面對非洲豬瘟這波疫情夾擊,一旦傳入台灣,對於台灣養豬產業後果將不堪設想。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畜衛所)11月30日在小港機場「旅客農產品棄置箱」中,查獲中國豬肉香腸帶有非洲豬瘟病毒基因,明明已經明文禁止,卻仍然查獲不少聲稱「不小心」帶入的產品,不禁讓人懷疑是政府宣導不周,還是真的有那麼多「未注意」呢?
這次來談談在非洲豬瘟所延伸的效應上,再度看見台灣人取巧和貪小便宜的心態。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論你相信與否,台灣人對於吃還真的是情有獨鍾,對飲食的追求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不論是之前一蘭拉麵新開幕、飲料買一送一或特/優惠的狀況,講究CP值的精算和嚐鮮,還真讓不少人為之瘋狂。
台灣經濟近幾年已不如以往經濟起飛時蓬勃,年輕人普遍低薪、工作和生活陷入赤貧,也讓CP值這樣的名詞越來越常套用在我們飲食生活之中。雖然不如中國文革時期,人人捧個大碗公,搶著飯吃的狀況,但也突顯出了一個道理:
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只能剩下吃。掏空了,填滿它,在空與滿之間,緊緊抓住瞬間稍從即逝的滿足感。
非洲豬瘟的狀況看似與台灣飲食生活無關,但卻讓台灣人再度顯現出早期「窮怕了」的心態。
當工作壓力大,就買一杯珍珠奶茶來喝;當心裡抑鬱苦悶,就買一瓶酒來喝;當覺得外形不佳,想要減重,就買果汁來做輕斷食;當睡不著,就吞個助眠劑……也許是時候,我們該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都用「吃」來解決問題?
除了吃喝之外,我們的心靈、生命難道沒有其他可以獲得充實的辦法,找不到其他意義了嗎?目前台灣追求美食的狂熱現象,也讓看見商機的商人、有心人士,開始用更有效率的化學食品和低價的成本,來掙到更多錢。也有人為了做代購,暗渡陳倉希望過一關是一關。
不管偷渡者各自目的為何,說明大家透過吃喝來滿足、麻痺對生活的苦悶抑鬱,達到一種暫時的小確幸,也成了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大家希望便宜,想要CP值高,就會有更多人找到更多廉價、有風險的原料來滿足你。一來一往,也成為「貪婪」背後複雜深沉的原因。
對於無法杜絕的中國肉品偷渡狀況,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11月30日表示,為加強防堵非洲豬瘟,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45條之1」修正草案,將罰鍰修改為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有可能提早至12月上旬施行。
重罰是否有用?我想多少有用,但絕對不會根絕。因為長時間累積的民族性和心態,不可能因為幾個百萬罰鍰就停止。那我們能怎麼做?只能寄望海關繼續維持嚴格的查緝,以及我們人民的道德感,讓這類問題慢慢消退。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