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最討厭的男人」李維︰足球呈現的理想世界

「以色列最討厭的男人」李維︰足球呈現的理想世界
Photo Credit: Mohd Zakir / Hindustan Times / Newscom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以色列最討厭的男人」之稱的以色列記者基甸.李維曾撰文表示,在世界盃的賽場上我們就好像投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擁有正義的世界、一個能夠互相尊重而平等比賽的世界。

文:吳能鳴

近日與友人閒談間由宗教信仰問題討論到以巴衝突問題,不禁向友人推薦由楊天帥先生撰寫、在《立場新聞》刊發的《以巴無人》系列專題報導。《以巴無人》是一個以人物專訪的專題報導,受訪者的身份與立場都沒有既定立場,有親以色列的、也有同情巴勒斯坦的,有國會議員、也有反政府人仕,有知名的藝術家、也有寂寂無名的普通市民。

在這個專題報導的第一位受訪者,是有「以色列最討厭的男人」之稱的以色列記者、專欄作家:基甸.李維(Gideon Levy),也是這回「文人墨客的足球世界」的主角。足球對於一般人可能只是單純是體育運動,但對李維而言足球是對以色列強權與橫蠻批判的媒介,也是對理想世界的投射。

與生俱來的戰士

與很多猶太人一樣,李維的家族同樣經歷強權、民族主義的迫害。為了逃避納粹政權的迫害,李維的父親隻身逃離原居地捷克,幾經波折才能來到巴勒斯坦託管地,即現今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領土。生於1953年的特拉維夫,基甸.李維(Gideon Levy)的名字本身就是戰士的代表,基甸(Gideon)在《舊約聖經》記載帶領以色列人打敗入侵外族的軍事領袖,而李維(Levy)在希伯來文就有「加入」(joining)的意思。

年少時李維的價值觀就是他名字的體現,相信著以色列主流價值觀:猶太人永遠是受害者,巴勒斯坦人是邪惡的象徵,把巴勒斯坦人趕走是猶太人的義務。與大部以色列年青人一樣,李維曾經被徵召入以色列國防軍,在軍方電台工作,這段工作經驗令他逐漸對傳播媒體產生興趣,但他仍然抱有以色列主流對巴勒斯坦人仇恨的價值觀,直到轉職到國內左翼報章《國土報》(Haaretz)工作,他的價值觀才產生翻天地覆的變化。

筆桿為兵器

深入加薩地區採訪報導是李維在《國土報》以記者身份工作職責的一部份,他見識到的事實世界與自小所受教育截然不同。巴勒斯坦人並不是主流以色列人口中的邪惡根源,而是與以色列人一樣有血有肉的個體,在加薩的土地上,巴勒斯坦人卻遇到以色列人無理的欺壓。

這些採訪經歷,令李維既有的立場與價值觀,逐漸被以色列人在加薩的暴行逐步打破,普遍以色列人只是以歷史的因由把自已對巴勒斯坦人的惡行合理化,他們從來沒有反思自已當下行為的合理性。自此,李維就決心以筆桿為兵器,報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無理行為向主流價值觀宣戰。

李維在《國土報》的專欄及報導中大力批評以色列政府的種種暴行,然而這種立場顯然是挑戰以色列的主流價值觀,以色列人會稱他為巴勒斯坦的走狗,有的會稱他為叛國者,要求以叛國罪徵處,「以色列最討厭的男人」是他在《國土報》得到的稱號。然而各種威脅並沒有令李維退讓,「我只能寫我相信的,沒有妥協。」是他對批評、指責最有力的回應。

足球如戰場

「全能足球」之父米高斯曾經用戰爭比喻足球,要在輿論上挑戰以色列主流價值,李維選擇以筆桿為兵器,而足球世界也成為戰場的一部份。早在布拉特(Sepp Blatter)就任國際足協主席期間,李維就曾經在專欄以「Time for FIFA to Show Israel the Red Card」為題,要求國際足協向禁絕以色列國家隊參與任何國際賽事。

在文章中,他提到在70年代國際足協就曾經以禁賽為手段,對付仍然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政府,而同樣的手段亦應用在以色列身上,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懲治多次違反國際法的以色列政府(筆按:在2003年國際法庭就明確指出,以色列政府興建700公里圍牆隔離巴勒斯坦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事實上,巴勒斯坦足總就曾經把類似的提案在國際足協的會議上討論,但最終因為巴勒斯坦當局撤回提案而不了了之。

理想的世界

然而足球對於李維而言不只是批判以色列政權的利器,它對於李維其實有更深層次的意義。當世人深醉於2018年世界盃狂熱期間,李維在題為「Ode to the World Cup」的文章談及這項國際盛事對他的體會。

他在文中指出,在世界盃的賽場上我們就好像投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擁有正義的世界、一個不是以色列、美國、中國、俄國霸權橫行的世界、一個能夠互相尊重而平等比賽的世界,如梅西般的世界級球星,在足球場上也要聆聽土耳其球證的指令,歐洲白人也要接受非洲黑人球證的裁決。在足球世界呈現的,是能夠不分種族、不分權力的理想世界。

與權力等同話語權的政治世界相比,足球世界確實是走得更前。在奧地利領隊靴索(Andreas Herzog)執掌下,以色列國家隊挑選多位擁有阿拉伯血統的球員參與歐洲國家聯賽,並在小組賽取得兩勝一負佳績,就連經常經常批評以色列的李維也撰文讚賞這支多元種族的以色列國家隊。對於理想世界的願景,在足球世界似乎比現實世界更為容易達到。

足球政治

或者我們會問,李維一方面借足球為批判以色列的媒介,另一方面視不受政治影響的足球世界為理想願景這個立場,是否有其矛盾之處?

但我們需要理解的是,當以色列在政治、經濟、國際層面上壟斷發言權時,或者如李維在文化層面的批判是最能引起國際社會的反響;再者,足球與政治本身又能否完全分割?「中立本身就是一個立場」,李維在足球場上呈現、不受政治世界影響的理想社會並不是建基於虛無的中立,不分文化、種族的界限在公平、公正的環境競技,追逐人類的基本價值、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其實是人道主義立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