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寶春,生於中國台灣」上海展店被網友酸,吳寶春聲明支持「九二共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吳寶春在中國開店,是與新加坡麵包連鎖大亨郭明忠合作,兩人合資公司將由郭明忠持股80%、吳寶春持股20%。
曾在2010年獲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的吳寶春,近日將在中國第一家分店在上海開幕,但因為謠傳他曾說過「死也不會去大陸」,因而讓中國網友群起抵制,今(11)日,吳寶春在麵包店官方臉書發布聲明,表示自己是「中國人」,且支持「九二共識」。
2010年曾獲法國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出身台灣的麵包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今晚約6點於臉「吳寶春麥方店-高雄店」的官方臉書發表「寶春師傅回應大陸網友疑慮:兩岸一家親,支持九二共識」聲明,文中指出「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並強調,「我從未發布『餓死也不會來大陸』的言論」,且說,「我支持九二共識」,並響應中國國台辦的措施,「為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盡棉薄之力。」
這起聲明起因於近日吳寶春在上海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聯合報》報導,不過,卻有中國網友翻舊帳,指他曾說過「餓死也不會來大陸」的言論,引發中國網友抵制。某點評網站上吳寶春麥坊上海店,已被中國網友用「差評」洗版。
甚至有網友修改了網站上可以由網友填寫的「推薦功能表」,排名前3的麵包被改成「台獨麵包」、「大陸人傻錢多包」、「餓s不來大陸包」,配圖則用上「一點都不能少」地圖,之後,吳寶春麥坊在該點評軟體上已被下架。
中國《環球網》報導,吳寶春在2010年奪得法國世界麵包個人大師賽冠軍,2016年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幾年來獲世界各地投資者邀請,希望他到海外開店,其中包括中國、香港和美國等市場。
當時,吳寶春說,雖然有中國投資者願意捧著鈔票投資他,但他一直不為所動。「中國巿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後來,這個說法被演繹成「餓死也不會到大陸」,因此這次吳寶春麵包店在上海開幕,引起網友抵制。
《今周刊》報導,這次吳寶春在中國開店,是與新加坡麵包連鎖大亨郭明忠合作,吳寶春與郭明忠成立合資公司進軍上海,兩人合資公司將由郭明忠持股80%、吳寶春持股20%。然後,再將麵包店品牌、麵包產品,授權給合資公司使用。
而郭明忠是新加坡麵包物語BreadTalk連鎖店的創辦人,公司在新加坡掛牌,是市值約5.3億元星幣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鼎泰豐楊紀華海外市場的重要合夥人,取得鼎泰豐新加坡、中國開店授權。
《蘋果日報》報導,今年3月,吳寶春剛和郭明忠簽下合資協議時,吳寶春就表示,除了海外首店將落腳上海,之後也將陸續在北京、深圳和廣州展店。
之所以選擇和郭明忠合作,吳寶春說,「若要在海外拓點,我希望在全球各地的品質都要一模一樣。而麵包物語代理鼎泰豐品牌至新加坡,對品質維持非常成功,再加上麵包物語主席郭明忠非常務實,說明到海外拓點,會按照我的希望和品質要求去做,基於種種因素,我們決定一起合作。」
新聞來源:
- 獨家證實 吳寶春麵包店 海外首店落腳上海(蘋果日報)
- 吳寶春麵包店開到上海 陸網友惡搞台獨麵包(聯合報)
-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 攜手新加坡大亨進軍上海(今周刊)
- 台湾面包师吴宝春回应“台独”质疑:我生于中国台湾,支持“九二共识”(環球網)
核稿編輯:羊正鈺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