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揭中國底牌:對準加拿大的原因、特朗普啟動「反諜戰」

揭中國底牌:對準加拿大的原因、特朗普啟動「反諜戰」
Photo Credit: Carlos Barria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局勢看似急劇轉變,中國回應孟晚舟事件看似態度強硬,然而,事態並不如許多人所說不斷惡化,而中美談判依然平穩過渡緩衝期,為何會這樣?就此,作者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實情,中國參照了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涉及軍事與經濟科技不同的「諜戰」手段,如建立情報網、設置內應與轉移技術等,這幾年來,中國操作日趨成熟,之前已引起奧巴馬戒備,在他的任期內,有件被視為白宮恥辱的事,就是涉及「美國官員、軍事人員、承包商和美國情報人員」等2200萬份安全文件遭到竊取。

的確,近現代諜戰,從商業到軍事機密等層面,不外乎如羅賓・德瑞克(Robin Dreeke,曾任美國FBI反情報分析專案主管)所言

「(東歐)他們向美國採購許多武器,或竊取製造武器的機密。這類偷竊事件通常藉由典型的犯罪行為得逞,也就是透過內賊,最常見的是國防工業的高階主管,或政府員工,通常以金錢利誘。

⋯⋯他們犯下的罪行,積沙成塔,十分可觀。⋯⋯大部分竊取事件甚至未涉及機密資料,被盜的只是價值連城的專有資訊,而這些資訊可能最後會被敵方利用。相對而言,比較沒有價值的是公開來源情資(OSINT),只要有足夠專業的人就能取得。

⋯⋯一般來說,許多小間諜的連結是一個人,也就是為另一個國家工作的召募者。這些人最主要的召募技巧,就是與那些為他們竊取資訊的間諜建立信任。」

就在幾個月之前,一位名叫鄭小清的美籍華裔主工程師,原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電力部門任職,其後被FBI拘捕,並檢控其「涉嫌盜竊公司機密數碼文件」提供予中國競爭對象,對於中國科技戰略來說,鄭的身分兼具OSINT與內應的功能(端視情報內容),可以長期提供中國重要情報、執行任務。

而鄭小清跟張首晟一樣,是中國頂尖人才「千人計畫」名單之一員,傳媒指美國FBI正視「千人計畫」為調查間諜罪行的「重要指標」,在美華裔專家首當其衝。

這惹來進一步懷疑,在數個月如此短期之內,鄭小清、孟晚舟先後被捕之後,然後張首晟突然不敵憂鬱自殺身亡,當中到底是否嚴重觸及了中國情報當局神經?背後有沒有相關的行動?

特朗普深知箇中嚴重性,本年他便以「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理由,叫停了新加坡電子芯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意圖收購美國高通(Qualcomm)的交易,若他們按原訂計畫成事,極可能是全球第三大電子芯片製造商,地位僅在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之後。

博通的投資者是誰?那是被稱為低調而神秘的馬來西亞華人陳福陽,他是五年來在不斷併購半導體企業的幕後金主,得到「收購狂人」之稱,年薪一度高達 2,470萬美元。在這敏感時期,特朗普不信任陳福陽,認為他真正壯大之後,一旦面臨選擇,他真正的朋友不會是美國。

無論如何,恰巧,中國面對當今的美國對手—特朗普總統,就是在美國商界、賭業界被稱為狂人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美這場科技帝國主義爭霸快將完結第一回合,未知進入第二回合以後,在落實協議的漫長時間,兩國之間會否再次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暗湧?

延伸閱讀:

  1. 【華為暗戰】全面剖析孟晚舟事件發展、張首晟死因有可疑嗎?
  2. 特習會的盲點:特朗普為什麼接受習近平「乞和」?
  3. 習近平新手段:利用特朗普性格弱點、緩和中美局勢
  4. 揭開習近平急變調、突然珍惜香港的「真正原因」
  5. 特朗普「變色龍」談判術:設陷阱引中國入局、別錯判美國選舉
  6. 習近平最大考驗:美國要令中國在南海受盡屈辱
  7. 【這才是新冷戰】為何中國變成了美國的首要敵人?
  8. 習近平仍未摸透「特朗普作風」,美國打亂了「北韓、中國」章法
  9. 金正恩的女人:李雪主是「和談」的潛在誘因?—隨談韓半島
  10. 【一時】Google巨擘沒你想像中高傲、比爾.蓋茨誤解了哈拉瑞
  11. 【一時】哈拉瑞:我21歲才承認是同性戀者、別再死抱宗教和國族主義
  12. 匯豐銀行顧問:是美帝退場成就了中國 成也科技、敗也科技
  13. 修憲真相:習近平努力迴避兩大禁忌,借力於「民主退潮」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