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為何夢的內容使人如此痛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曾把夢比作睡眠的守護者或看守人,它試圖保護我們的睡眠不受干擾。而如果守護者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弱,不足以單獨抵禦干擾或危險時,它也會喚醒睡眠者。
夢的欲求何時會勝過夢的稽查作用呢?這可能取決於夢的欲求,同樣也可能取決於夢的稽查作用。由於某個未知的原因,夢的欲求有時會變得非常強大;但我們的印象是,二者力量平衡與否更經常取決於夢的稽查作用的狀況。我們已經看到,稽查作用在不同的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強度,對待夢的各個成分的嚴厲程度亦不相同。現在我們可以再加上一個假設:稽查作用一般說來是變化無常的,它並非總是用同樣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同一個它所反對的元素。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麼在某些時候,當它自覺無力反對某個可能會使它大吃一驚的夢的欲求時,它便會丟開扭曲不用,轉而利用最後的處理方法:使夢者產生焦慮而驚醒。
在此,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們還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邪惡的、被排斥的欲求會在夜間活躍,並擾亂我們的睡眠。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探討有關睡眠狀態性質的假說。
白天,稽查作用的沉重壓力施加於這些欲求之上,使它們不可能在任何活動中表現出來。但一到夜晚,就像心理生活的所有其他能量一樣,稽查作用可能被解除,或至少被減低能量的灌注,以滿足睡眠這唯一的欲求。正是因為夜間稽查作用已被削弱,被禁止的欲求才得以再度活躍起來。一些精神官能症患者不能入眠,他們承認其失眠起初都是刻意的。他們不敢入睡是因為害怕做夢——換句話說,他們害怕稽查作用減弱所帶來的後果。
然而,你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稽查作用的撤離並不意謂著完全撒手不管。睡眠狀態削弱了我們的動機力量,即使邪惡的意向伺機而動,充其量也只能引發一場夢,並不會有什麼真實的妨害。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夢者才會在夜裡安慰自己說:「畢竟只是一場夢,所以由它去吧!我們只管睡好了。」
(3)如果你們還記得我曾講過的,夢者反對自己的欲求時,好像是兩個不同的人由於關係密切而結合在一起,那麼,你們便可了解到還存在著另一種可能性。即,懲罰可使欲求的滿足帶來令人痛苦的結果。在此,我們可再次使用前述有關三個願望的神話故事來加以說明。
盤子裡的香腸是第一個人(即妻子)的願望的滿足。鼻尖上的香腸則是第二個人(即丈夫)的欲望的滿足,同時也是對妻子的愚蠢願望的懲罰。(在精神官能症中,我們將發現這一故事的第三個願望的動機。)在人類的心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懲罰傾向,它們強而有力,我們可將其視為某些痛苦的夢的原因。現在你們可能會說,這樣一來,那把夢說成是欲求的滿足又有什麼意義呢?但若進一步研究,你們就會承認自己錯了。
與夢可能是什麼的多樣性,以及在專家看來夢是什麼的多樣性相比,我們的解釋——欲求的滿足、焦慮的滿足、懲罰的滿足——其實有著非常明確而限定的內容。我們還可加上一點,焦慮是欲求的直接對立物,而對立物之間在聯想上有著非常密切的連繫,在無意識中則融為一體;此外,懲罰本身也是一種欲求的滿足——是另一個人,是稽查者的欲求滿足。
相關書摘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創傷讓人固著於過去,彷彿寄居於疾病中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精神分析引論》,左岸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譯者:彭舜
精神分析之所以被視為一門科學,其原因並不是在於它所處理的材料,而是在於它所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能運用於精神官能症理論的研究,也能用於文明史、宗教科學,以及神話學的研究,而不會曲解它的基本性質。精神分析的目標與成就在於揭露了心理生活的無意識層面。——佛洛伊德
在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史上,佛洛伊德於1915年以前探討過夢、失誤動作、歇斯底里症、強迫症及自戀,完成後設心理學的理論建構,並與阿德勒、榮格分道揚鑣。至此,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似乎來到一個分水嶺,並暫時停滯下來。但事實上,許多新概念已在逐漸醞釀。
本書為佛洛伊德於1915-1917年間,在維也納大學冬季學期開設的精神分析課程之演講內容集結。書中不僅可以看到佛洛伊德本人對其先前理論所做的整理,也可發現許多後續發展的線索,如「強迫性重複」、自我的分析,以及「無意識」一詞的多重意義所導致的困難等,皆已有所討論。
嚴格來說,在佛洛伊德那個時代,無意識與性本能並不是新發明。但佛洛伊德援引這些詞彙,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賦予新的科學意義,從而建構他的個體心理學與文化理論,其初始探索的對象便是本書的三個主題:失誤動作、夢與精神官能症。這三者是無意識心理過程最初被發現的表徵。本書從「失誤動作」與「夢」開始,先指出當時心理學理論的缺口,讓聽眾了解無意識心理過程存在的必要,而後再進入艱難的「精神官能症」領域,建構無意識理論。佛洛伊德在本書中以完整的架構陳述自己的理論,並對諸如象徵作用、夢的形成、性倒錯,以及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的分析等主題,做出詳盡且易於理解的整理或摘要。
本書曾被譯成多種語言,是佛洛伊德著作中除《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之外,流傳最廣的一本。此中譯本譯自英譯標準版的第15及第16卷。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