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思維:「匱乏」如何改變我們的心理?

窮人思維:「匱乏」如何改變我們的心理?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討論一個人為什麼貧窮時,通常有兩種說法:因為自身的不努力,或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現在,行為經濟學為我們提供第三種視角:窮人是因為金錢方面的匱乏,造成心理與想法上的某些變化,而使得他們更加脫離不了貧窮。

我們討論一個人為什麼貧窮時,通常有兩種說法:

  1. 因為自身的不努力,沒有可以在社會立足的一技之長。或是無法抗拒誘惑,或是揮霍成性,總之就是自身努力不足,或是沒有自制力的問題。
  2. 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譬如在貧民窟的小孩有很高的機率成長之後也是窮人,他們缺乏社會的資源,缺乏上升的管道,沒有可以依靠的社會連結等。總而言之就是家庭背景與環境的問題。

現在,行為經濟學為我們提供第三種視角:

窮人是因為金錢方面的匱乏,造成心理與想法上的某些變化,而使得他們更加脫離不了貧窮。

匱乏,改變了心理

為了理解食物對人體的影響,一個實驗招募了一批男性受試者,將提供給他們的食物持續減量,到了僅僅能夠維持生命的程度,並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結束之後,正如預料的一樣,實驗者的體型有了明顯的變化;但出乎意料的,即便實驗結束了,這些人也出現了心理上顯著的變化。

有人開始迷上了食譜跟餐廳的菜單;有人用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對報紙上的食物的價格進行比對;有人開始夢想著去開餐廳;最誇張的是,在看電影時,這些人劇情啊、男歡女愛啊都失去了興趣,但是等男女主角開始吃飯,馬上就吸引了全部的目光。這些受試者的生活,彷彿剩下一件事情值得他們關心──食物。

另一個實驗,是讓兒童憑著記憶,去估計不同硬幣的大小。實驗結果發現,對於窮人家的小孩,硬幣「看上去」比實際大小大很多──他們明顯高估了硬幣的尺寸。後來研究人員直接把硬幣拿到小孩的面前,請他們直接估計,結果窮人家的小孩估計的大小誤差比之前更大。

許許多多的實驗,都表明了一件事情:人在某個事物匱乏的環境之下,會不知不覺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個事物身上,並放大這個事物的價值,完全無法控制。所以曾經極度饑餓過的人,他們的眼裡只剩下食物;而極為忙碌的人,他們只擔心還剩多少時間;而貧窮的人,錢在它們眼中越變越大;而對於極為孤獨的人來說,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去煩惱人際關係的問題。

專注的代價

老實說,上述的研究成果應該沒有人會感到訝異,而這也十分符合演化的規則。當生活中某個物質極度缺乏時,演化必定驅使我們把整個身心都放到上面,極度的專注在這個事物上,畢竟這樣才更可能生存與繁衍。所以當我們專注時,我們會得到所謂的「專注紅利」:我們能夠更有效率的安排資源、解決遇到的難題。

舉一個每個人幾乎都發生過,在時間上匱乏的例子:在工作截止之前,突然能夠一改平常拖拉的習慣,工作效率飆高,完全忽略臉書跟Instagram的訊息,在短時間高效完成累積的課業或任務。這就是因為時間上的匱乏(快到deadline了),所以我們更專注於這個工作。

但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同時就意味著忽略其他所有的東西,而這便會產生所謂的「管窺效應」(tunneling):過於專注於眼前與匱乏相關的事物,卻忽略了周遭所有的其他東西。當我們忽略的事物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時,可能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getImage
Photo Credit:遠流出版

《匱乏經濟學》中舉了一個例子:消防隊員在車輛事故中喪生的機率排行第二(20%~25%),僅次於心臟病。而在這些事故中,79%是死於沒有繫安全帶。這樣看來,只要隨手繫上安全帶,就能挽救許多人的生命。而消防隊員們對這些提醒並不陌生,因為他們的安全培訓上總是在反覆強調。但是還是許多消防隊員在值勤時被車子拋出去而喪生,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因為,接到報警之後,消防隊員面對的是時間上的極度匱乏:他們不僅要迅速地跳上消防車,趕赴火災現場,還要在抵達現場之前做好許多準備工作──他們要在路上制定出消防策略、他們需要利用消防車上的電腦來研究起火建築的結構、他們需要制定出進出火災現場的路線、還要計算出所需水龍頭的數量......所有這些,都要在抵達現場之前的短暫時間內完成。

雖然消防隊員非常善於處理這些事情,他們能在幾分鐘之內就趕到較遠的火災現場,取得了巨大的專注紅利,但卻要付出「管窺效應」的代價: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目標之外的事情,例如「繫上安全帶」這樣重要的事情。

另外,許多研究都表明,在匱乏時我們以下的兩種能力會同時下降不少:

  1. 認知能力的下降:認知能力是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包括思考、理解、辨識、想像等能力,在做智商IQ測試時,就會大量的使用到認知能力。
  2. 執行控制力的下降:執行控制力就是所謂的自控力或是意志力,是我們控制自己,抵抗誘惑的能力。

所以在匱乏時,我們一方面智商變低、人變笨了(有些研究發現影響甚至超過一整晚都沒有睡覺),另外一方面抵抗誘惑的能力也大幅下降,這些使得我們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更難從匱乏的泥沼中脫身。

窮人思維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窮人思維」,其實是在金錢方面過於匱乏,所產生相應的心理狀態與思考模式,而長期的匱乏更會產生一套放大金錢作用的價值體系,正如窮人家的小孩看著「被放大」的硬幣一般。對於台灣人來說,所謂的窮人思維,主要是以下幾點:

1、忽視時間成本:在金錢的匱乏之下,我們很容易忽略時間成本,一昧的用時間去換取少數的金錢。這從台灣人一聽到周年慶之類的打折活動,就開始大排長龍可以看出來,很明顯的是認為時間沒有價值,遠不如拿來換取少數金錢折扣,但在大部分情況之下,這其實是最沒有效率的交換方式。

2、過度放大金錢的價值:對於台灣人愛排隊的批評,有的人會說,反正排隊用掉的時間,我也不知道要怎麼使用,倒不如用來排隊省點錢。這其實也反應了另外一個窮人思維──在金錢的長期缺乏下,我們的價值觀就像窮人家的小孩,金錢的價值被過度放大,以至對於生命中的其他價值都不再重視與關心。例如排隊的時間,本來可以拿來充實自己,也可以做一些休閒娛樂自己,也可以拿來陪陪家人、找找朋友,但對排隊的人而言,這些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價值,都遠遠不如那省下的一點點金錢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