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一個潛點的珊瑚越來越少?我從遊客拍照打卡找到了答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漸漸地明白為什麼,事出必有因,難怪潛水看不到,原來珊瑚都被拿去當擺飾、拍照道具以及帶到岸上了。只能經常對客人們說這些都是破壞海洋的行為,絕對不能做,喜歡就多潛水,我幫你跟珊瑚多拍幾張美麗合照。
出國度假到了海島,去熱鬧街市吃當地美食,逛逛攤販小店,想買些紀念品帶回家,紀念這次的旅程,桌上佈滿美麗的珊瑚,忍不住停下腳步觀看。似曾相似的景象,你是不是也有熟悉感;曾否想過這些五顏六色的珊瑚與貝殼從那裡來呢?工廠做的?海裡撿的?批貨買的?還是如同電影情節般尋寶船找到的?
在公園景點都會有指標寫著禁止摘採花草,禁止破壞樹木,禁止丟棄垃圾。出去外面登山、步道不能亂採花草樹木相信人人都知道,見到有人亂採花都會覺得是件很沒公德心的事情,正義感強的人可能還會過去勸導。換個場景到了海邊,一樣有寫著請勿碰觸、踐踏或採集珊瑚,禁止私自攜帶珊瑚的指示牌,但是發現有人拿珊瑚擺姿勢拍照,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很多人想著貝殼好漂亮,放在家裡當裝飾品一定很好看,隨手一拿放進包內,朋友還說好幸運,找到這麼漂亮的貝殼。同樣有指示牌,是海邊陽光太大刺眼反光看不到還是因為海很大,心胸開闊,包容性就變大,百思不得其解?都是該受尊重保護的大自然,為什麼有這麼奇怪的雙重標準?
還記得幼稚園時,老師帶著我們全部的人去海邊,一人發一個袋子,說可以把海邊漂亮的貝殼帶回家。孩子幼小天真的心靈只知道老師說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對的,很努力地去找色彩繽紛的貝殼,帶回班上展示給同學還有老師看,爸媽還說好棒棒,錯誤的行為還得到這麼多讚美。長大成人後順理成章地把撿貝殼視為理所當然,小時候老師還讚美我呢!反正海邊那麼多,帶幾個也沒關係,仔細探尋發現貝殼很少找不到,街邊紀念品店倒是俯拾即是,而且經常是在最顯眼的地方,來吸引遊客目光,接著你內心又想著,這麼漂亮的貝殼,撿不到就買一個吧,帶回家來紀念這次的美好旅程。
教育真的很重要,上樑們已經不正,下樑們長大觀念也很難不歪。我們的海洋教育知識太薄弱也太缺乏,若不是我開始潛水依海生活,或許也難以習得正確的海洋觀念。
潛水前幾年時常疑惑著,為什麼同一個潛點的珊瑚總是越來越少,直到手機滑開看到有遊客撿了幾十個海星放到沙灘上拍照打卡,拍完順便帶回房間裝進行李箱,回到家還自鳴得意。也有人參加浮潛或潛水活動時,見到漂亮的海星迫不及待地拿起來擺姿勢拍照,剛上岸便迫不及待地上傳打卡,還得到「海星好漂亮,真羨慕你」等的按讚與留言。有次在墾丁大街,
在馬爾地夫,唯一讓永遠溫和的我大發雷霆的是,有位櫃台服務人員跟每位客人說他們可以帶馬爾地夫的雪白細沙回家紀念,會得知是因為某次客人帶著一大瓶沙子過來找我說:「Vanessa教練,我們要回家了,謝謝你帶我們潛水的美好回憶,我們拍張合照留念吧。」拍照後我說島上的珊瑚貝殼與沙子都不能帶走喔,他一臉疑惑地說,是櫃台人員告訴他的。我忍著已經有可能隨時爆發的怒火,和緩地勸導客人請他將沙子倒回去。幸好客人明事理,後來並幫他們多拍了幾張美麗的照片之後,還特別親自送他們上船(其實是擔心他們趁我不注意又把沙子裝回去)。
馬爾地夫法律明文規定,在機場、碼頭及度假村的各處也都有指示牌寫著,任何人都不得採集珊瑚或任何當地自然資源,發現者予以重罰。難以理解在馬爾地夫工作的人,怎麼還會不清楚這些,甚至如此對待他們最珍貴的自然資源財產,即使我們只是在工作的員工不是當地人;更讓人擔憂的是,每年數十萬的遊客到訪,有多少人家中放了海中的貝殼或者一大瓶沙子,莫怪乎大家一直說馬爾地夫會沉沒,不用海水上升,土地面積已經被分散到全世界遊客的家中,當然會縮小沉沒。
人怕出名豬怕肥,海怕垃圾魚怕人,珊瑚最怕被你撿。你一定看過網路上轉發過那張寄居蟹揹著瓶蓋當家的心碎照片,如果那一幕曾令你難過,請記得不要當幫兇。花再美採下來也會逐漸失色,珊瑚再漂亮帶上岸也會失去光澤。帶著手機帶著相機,拍下美麗倩影,不只能放在家還能上網炫耀吸引人點讚,技術不好拍不出來歡迎來找我,我把你拍成一條美人魚或是海龍王。
同場加映,保護珊瑚除了不採集、踐踏還有不購買之外,從事任何水上活動都請以防曬衣物取代防曬乳,研究已證明防曬乳的成分會殺死珊瑚也會汙染海洋,讓我們一起保護珍貴且美麗的海洋,讓下一代都還看得到我們眼前所享受的自然美景。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