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哈迪拿新加坡開刀,是為考驗星國新領導人,還是轉移國內焦點?

馬哈迪拿新加坡開刀,是為考驗星國新領導人,還是轉移國內焦點?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哈迪上任後開始對新加坡出手,因為上一代的恩怨,他對新加坡的動作不讓人意外,但他為什麼選在這個時間上「發難」?

文:沈澤瑋

新隆高鐵好不容易暫時擺平了,又突然在領空和海域上「添亂」。93歲的馬哈迪如果回鍋執政真是為了圓夢,那其中一個夢肯定就是來找新加坡麻煩。

記性好的人都知道,這大部分都是馬哈迪喜歡的議題,但讓人看不懂的是,馬哈迪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上發難?我們想出三種可能答案,就跟讀者玩個「答對無獎」遊戲,看看大家會選哪一個:

A)馬國內政不穩定,拿新加坡當沙包,好轉移焦點
B)故意挑事制約談判對手
C)測試新加坡第四代領導人的意志力
D)以上皆是

馬國內政不穩定,轉移焦點好爭取馬來選票?

有留意大馬新聞的人都知道,希盟政府最近遇到執政6個月以來的第一個危機——種族摩擦。

雪蘭莪州梳邦再也一座百年印度廟上月遭約50名暴徒闖入,與信徒發生激烈衝突,滋事者燒毀4輛車及砸壞建築物,造成10人受傷。最不幸的是,一名馬來族消防員在衝突中被打成重傷,讓這起商業糾紛被蒙上了種族及宗教的色彩。

希盟在大選中的馬來選票不算多,根據默迪卡中心選後的調查報告,有35%至40%的馬來人投給國陣,另外30-33%投給伊斯蘭黨,投給希盟的馬來人僅有25-30%。另一獨立民調機構調查則顯示,希盟在馬來西亞半島僅獲17%馬來選票。

希盟能不能蟬聯執政,還是只玩一屆就「bye bye」,馬來選票至關重要。這時,巫統和伊斯蘭黨趁虛而入、操弄種族課題,指希盟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將損害馬來人特權,並揚言要在12月8日在吉隆坡舉行大集會,號召50萬人上街。希盟因擔心流失馬來選票已表明不會簽署ICERD,但接連幾起事件肯定已讓新政府一個頭兩個大。

同時,希盟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只能不斷把責任推給前朝,前首相納吉涉及的一馬案也似乎成了馬哈迪的護身符,有難時拿出來擋一擋。馬哈迪回鍋不見有新政策思路,堅持要推國產車,消費稅變銷售稅、取消前朝和中國、新加坡談妥的合作項目,然後又向日本要求低息貸款。

壓力鍋氣壓升高怎麼辦?新加坡或許成為解壓的議題,轉移焦點以爭取國內馬來選票。

故意挑事制約談判對手?

馬哈迪也許將議題全部打包起來,把這個課題當作那個課題的籌碼。例如,新馬要談判新隆高鐵時,突然扯出水價問題,想拿水供作為高鐵賠償談判的籌碼。這種方法就像是先威嚇調高水價,施加對手心理壓力,逼迫在鐵賠償問題上讓步,「你要1塊,我賠5毛」。

我們不知道新馬談判背後的複雜內幕,但從時間上判斷應該是如此。大馬變天後,5月、6月期間老愛唱「賣給新加坡的生水太便宜」這個調,兩國政府正好就是在三四個月後,也就是9月展延新隆高鐵計劃兩年,代價是馬國需賠償我國1500萬新元(約新台幣3億元)。這數字乍聽之下是「友情價」了。

合理推斷是,馬國當時炒作新馬水供問題就是為作用新馬高鐵的談判籌碼,新加坡有商有量,算是友好解決。

轉眼間,賠錢的期限再過一個多月就要到了,也就是2019年1月,馬國這個時候突然拿領空管理權、海域界線和前些時候的彎橋問題來說事,是不是因為想在高鐵賠償問題上閃躲呢?

10月期間重提興建連接柔佛和新加坡的彎橋。10月25日,刊登題為「修改新山港口界限聲明」的聯邦政府公報;11月11日和22日,發表了相關的港務通知和航海通告。上兩周,馬國海事執法局和馬來西亞海事局船隻,屢屢侵入新加坡大士一帶的領海。12月4日,馬國交通部長在國會說要在2019年底收回由新加坡掌管的柔佛州南部領空的控制權。

拿出28年前的招術,想測試星國第四代領導人的意志力?

馬哈迪在上世紀80年代首次任馬國首相期間,和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還能在好些議題上達成協議。但是到了1990年底,吳作棟接任總理之後,馬哈迪態度大變,甚至推翻他之前與李光耀在丹戎巴葛鐵道土地問題上達致的諒解要點,以致新馬關係在吳作棟掌舵14年間風雨不斷。水供協議、丹戎巴葛火車站的遷移、白礁主權問題、西馬工人的公積金問題等等,兩國關係陷入長期低潮。

那時,新加坡的解讀是,馬哈迪要試探新加坡新領導人的意志力。 

很快的,我們的(指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估計在下屆大選之後就要接班了,他又想測試嗎?如果說話算話,他按理應該在兩年後交棒給安華,我們的選定未來總理王瑞傑應該是和安華打交道。但,馬哈迪又會在位多久呢?

馬哈迪究竟在打什麼算盤?想知答案,就要留意他接下來的動作。

新加坡人要團結,新馬要依國際法化解紛爭

馬哈迪上次到訪新加坡,形容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一對雙胞胎,但也不忘酸酸地說,「年長的雙胞哥哥比弟弟更大、更老一些」。新加坡在世界地圖上小到需要拿放大鏡才看得到,新加坡人自己知道,但小國不是注定就要給大國欺負的。馬哈迪越是拿新加坡來開刀,新加坡人就越是要團結。

當然,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講國際法的,大國小國都要依照國際法解決紛爭,新馬兩國坐下來好好談很重要,單方面貿然採取行動絕對是下策,如果擦槍走火就真夠吃力了。

延伸閱讀: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