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COP24落幕:13天馬拉松式開會,197國產出《巴黎氣候協定》實施細則

COP24落幕:13天馬拉松式開會,197國產出《巴黎氣候協定》實施細則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氣候變化負責人表示,「會議雖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我們在波蘭看到的狀況顯示,有些國家仍然不了解氣候變遷危機有多嚴重。」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在經歷13天的討論後,終於在波蘭時間12月15日,將近200個國家共同簽署同意進一步的實施細則,這份近160頁細則規範了參與協議各國如何衡量與報告他們的碳排放、以及各國的減量目標,以達成暖化溫度低於攝氏2度的全球目標。

這次會議是為了討論《巴黎氣候協定》的實施細則,擬定出的實施細則雖然對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有一定幫助,但「透明的碳排放交易制度」、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資金來源仍是問題,民間環保組織批評,「我們在波蘭看到的狀況顯示,有些國家仍然不了解我們目前面對的是多麼嚴重的危機。」

12月2日起,197個國家的代表齊聚波蘭卡多維斯(Katowice),進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希望對《巴黎氣候協定》的實施細則達成共識,讓2015年確立的《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得以落實。

會議原訂在14日結束,但是與會的各國代表,對於部分意見一直無法取得共識,因此經過最後馬拉松式的談判,會議延遲到15日,各國代表才終於達成共識,最後產出了長達156頁的「實施細則手冊」。

這場會議全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簡稱COP24。《公視》公民新聞低碳生活部落格指出,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氣候協定》,各國不但繳交了「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也同意將未來目標設定為「將致力於將增溫限制在攝氏2°C以下」,並將自2020年開始生效。不過,當時為順利達成共識,大會採取彈性原則,只明訂概括目標,卻尚未談妥執行方式與細節。

而這次COP24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訂出一本「執行細則手冊」,作為《巴黎協定》上路後的執行指導原則,包括2020年前有效實施協定中條款的決定、各國氣候計劃制定的透明度與查核方法、未來各締約方應遵守的規定和標準等,確保《巴黎協定》能如期上路、而且被落實。

《蘋果日報》報導,本次COP24會議達成的協議主要涉及,透明度框架的實施、設立2025年後的氣候資金新目標相關進程、如何實施2023年全球盤點機制、如何評估技術發展和轉移的進展等。

《金融時報》報導,這份規範也屏除了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區別。

此次會議中仍無解的重要課題是「碳排交易制度」,部分國家力挺新的透明交易制度,而巴西則堅持保有舊制度。《CNBC》報導,巴西希望保留在舊制度下累積的大量碳排額度,但舊制度被已開發國家批評不可靠且不透明。各國同意在明年9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法廣》報導,此外,對於未來對抗氣候變遷經費從何而來,以及對已經遭遇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該提供多少幫助,各國代表也有很大的分歧,其中主要癥結點是,開發中國家表示,如果無法獲較已開法國家可靠且透明的金援,他們就無法負擔綠能經濟。

會議中,10月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表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C)仍引發討論。《台灣醒報》報導,根據《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目前地球升溫已經達1℃,若無法阻止地球升溫突破1.5°C,全球脊椎動物與植物將會數量減半,最終將導致氣候變遷全面失控,嚴重影響生態及人類生存空間。該報告建議,要阻止全球暖化失控,那麼到2030年碳的排放量必須減少45%、並於2050年歸零。

但根據聯合國的規定,各國如果沒有對這份報告達成共識,就必須放棄通過這份報告。報告剛出爐時,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科威特等產油國都反對「歡迎」該報告及其建議,多數國家本來期望在COP24會議上,說服這些國家承認IPCC的報告,讓報告通過。但《紐約時報》報導,在COP24會議上,這份報告仍然因為上述國家的反對,沒能通過,該報告的建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須減少45%」也沒有被寫進實施細則手冊。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的政策主管奧登・邁爾(Alden Meyer)這麼説,「如果從IPCC的報告來看,這真的是一份地球緊急事件的聲明。」而他形容這次的會議結果,「這對兩個月前才剛提出明確號召的科學家們來說是個消極的回應。」

《BBC》報導,巴黎協定的草擬者之一、這次也參加COP24的法裔經濟學者陸奧斯・圖比安娜(Laurence Tubiana)表示,該實施細則對於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有很大的幫助,「關鍵是有一個良好且透明的系統,它能建立各國之間的信任,因為我們可以精確的衡量正在做什麼。」她說,像俄羅斯,長期以「規則不明確」為由,拒絕接受《巴黎氣候協定》,未來他們將不能再以此作為藉口。

《獨立報》報導,民間環保組織對這次會議的結果抱持批評態度,並警告,它缺乏解決關鍵問題決心的和明確規定,比如,實施細則中就沒有明確寫道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減碳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