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格觀點探討「永恆少年」:《小王子》中綿羊的象徵

從榮格觀點探討「永恆少年」:《小王子》中綿羊的象徵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綿羊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協助個體與母親情結戰鬥?我們稍後會看見它是如何合作的。故事提到牠咬去新芽,那是過度生長的母親情結,但是在心理學上又有何意涵?我們內在的群眾對於對抗母親情結能夠給出多大的幫助?

我們都清楚——以毒攻毒(similia similibus curantur)——亦即危險的情境通常是在危險的情境中得到治癒。從心理層面上來說,成為眾人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但是它能幫忙個體對抗在母親情結底下所發展出的偽個體性。隨後,個體將要面對另一個危險——這個例子中所下的處方是危險的。因此,星星王子想要一隻綿羊可被正面解讀為,在他理想化及神聖性的隔絕孤立中,他想要有著眾人靈魂的陪伴,那將會擴增他的星球以及他的世界。在他的星星世界中並沒有動物,假若他帶回一頭動物,那就會是他帶上些許俗世本能,這似乎是相當正面的。但是你也能夠以負面的方式解讀,因為那並非出自於意識的實踐,而不過就是拿一個本能來對抗另一個本能,他的無意識並沒有改變。只是將一個本能從另一個本能拉開,這正是故事中表現的,而我認為從這一點我們可以作出明確的推論,下結論說那是全然負面的。

  • 學員:箱子裡的綿羊!

這一點補充了前面的論述。我認為他想要將綿羊帶到上面,而不是走入其中;他想要將綿羊拉上星星。綿羊是走在地面上的動物,因此,為了要得到牠,他就必須要留在地面,如此一來那就會是將他拉入現實的事物。同理可得,假若男人適應從軍服役並受其他許多苦,他就是被拉下地面。但是,如果是將綿羊向上帶入童年的幻想世界,那就不是對現實的適應,而是一個偽適應。這一點相當隱微,但我認為這是聖修伯里獨有的,並非廣泛存在於其他的案例。對他而言那是特別危險的,但是唯有當你知悉他的文學作品時,你才能做出這樣的評判。在他的作品中,你得以看見十分怪異之處,因為他讚揚且緊抓俗世觀點及社會適應,也屈服於俗世原則與愛的牽絆等等。

然而,他卻沒能支持他所讚揚的一切,因為他只是以理智的方式吸收一切,然後一股腦兒的帶回他的想像世界。這是許多永恆少年會使用的伎倆:表現出必須要對現實作出適應的理解,對他們來說這只是智性的想法,他們是在幻想中實現這份理解,而不是在現實中實現之。這樣的想法只有在反思及哲學層級中得到執行,而不是在行動的層次。看起來彷彿他們對此有相當的了解,彷彿他們有正確的態度,彷彿他們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以及正確的,但是他們就是不作為。如果你讀過聖修伯里的著作,你可以回擊我,並說他不是個永恆少年,還說事實上他是個負責任的男人。你會說他是個大人,是陽剛的男人,他不是有母親情結的傢伙。這一切都只存在於他的想法裏,可是聖修伯里從來也就沒活過《風沙的智慧》中謝赫那樣的人生,也沒活過《夜間飛行》中希維耶那樣的一生;他幻想出這些人以及那些實際上長大的男人的想法,但是他從來就沒有活出他的幻想。

我認為這是他精神官能病兆的棘手問題之一,永恆少年總是傾向於去抓取一切可能正確當為之事,之後就將此拉回他的幻想理論世界。他無法跨過從幻想到行動之間那條簡明的界線,這也是當我們對這樣的人們進行分析時會出現的危險彎道。除非分析師可以持續不斷地像是警覺的狐狸一樣去注意這個問題,否則當分析出現不可思議的進展,永恆少年對每件事了然於心,他整合陰影面以及他必須工作、必須要務實的事實,但是除非你就像是魔鬼身後的看門狗一般,不然這一切進展都會是假的。一切的整合都發生在那高高在上的天空,而不是發生在地面,不是發生在現實中,也因此分析師常落得需要扮演像是保母一樣的角色,問他早上幾點起床、一天當中工作了幾小時之類的問題。那是非常沉悶乏味的工作,但卻是根本的,否則就會出現那荒誕的自我欺瞞,這很容易就會纏上分析師。

相關書摘 ►從榮格觀點探討「永恆少年」:《小王子》中蛇的象徵與死亡誘惑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心靈工坊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譯者:徐碧貞(Pi-Chen Hsu)

他是滿懷夢想、灑脫不拘
還是媽寶、渣男、假文青?

成長的微妙之處,
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
卻不變得憤世嫉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的故事膾炙人口,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一生卻謎霧重重。他熱愛飛行、也以此為寫作主題,但從他的作品與畫作中,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馮・法蘭茲看見了不尋常的議題……

拉丁文puer aeternus,意指永恆少年,典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他是古希臘神祕儀式的孩童神,是神聖的少年,也是一個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往往充滿魅力,滿腦創意,無時無刻不在追尋夢想;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他們在情感上無法進入穩定關係,在生活中則總夢想更好的未來,無法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天。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