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的判斷

相信孩子的判斷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兒子既然能判斷,自然能自保吧?好吧,就讓他這樣好了。

昨日下班後趕往見家長。兒子由澳洲回來之後,我很擔心他學業上追不上,而且他下年要回到日本升學,所以怎樣都要見班主任一面問他意見。

日本的小學和香港不一樣,小學的班主任是一人教大部份科目,不似香港小學班主任只教其中一科主科,兒子的班主任是一人教語文、數學、社會、理科、體育和道德。英文則由NET老師教,美術和音樂也另有專職老師。班主任見學生的時間很多,而且不同面向,所以能摸熟學生的「屬性」。

兒子遺傳了我的腦袋,所以數學比較弱,但語文美術都很出色。最後我問老師:「犬兒沒有給大家麻煩吧?他都和同學相處得很好吧?」老師想一想:「昨天才發生了一件事啊,他沒有告訴你?」什麼?發生了事?我故作冷靜回答老師:「沒有呢,兒子都不太說學校發生什麼事……」

老師或者感受到我的驚惶,他很輕鬆說:「其實不是什麼大事啦,不過可以看見他的特質。他在班上很有人氣的,跑得快、游水快、字漂亮、畫畫漂亮、說話風趣、外貌又帶點cool,其他同學都圍繞他玩的……」

我聽到這裡已經感到不妙:「天啊!這樣鋪排分明是先揚後抑嘛……」

老師說:「昨天有一個同學(A),向你兒子說另一個同學(B)的壞話。那被說壞話的同學就是那種沒有什麼特別出色、沒有很多朋友、比較內向安靜的孩子。」

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兒子不是欺負他人吧?我問:「那然後呢?」

老師繼續說:「然後呢,你兒子沒有理會那個說壞話的同學。他找個機會跑過來找我,在我耳邊講悄悄話:『老師,我聽見A同學說B同學的壞話。我聽了,心裡覺得很不舒服,不安心……我擔心其他人聽了壞話之後,不和B同學玩了。』這樣。」

「正常一個同學很受歡迎的話,他會為了不得失同學而做一些附和的事。但你兒子沒有,他寧願得失A同學,都要保護其實完全不知情的B同學。之後我在班主任堂向全班說,不可以說其他同學壞話啊,之類。所以幸好你兒子向我通風報信,不然這事繼續發酵下去,B同學很可憐吧?」

我聽到這裡才安心,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

老師問我:「他在心裡做了一個道德判斷啊,很了不起。媽媽你平日有教他嗎?」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沒有很仔細思考,隨口說:「我們就是……每星期上教會,還有他跟師傅學過花道、跟老師學畫畫,那當中都有很多『判斷』吧?」

老師微笑說:「所以呢太太,你不要只在意他數學不夠好,他有其他更珍貴的特質。他是一個極之善良的孩子。他寧願得失A同學,都要保護B同學,於他是完全無益的但他依然判斷要這樣做。你回家多肯定他、多給他自信吧。」

在回程的巴士上,我想了很多。我當然高興老師稱讚兒子是一個善良人,但善良在這世代代表什麼呢?我們都會說善良是很好的特質,但我們不說的現實是「人善被人欺」。太善良的人就是寧願自己蝕底一點甚至受傷,都不忍其他人受傷。我不希望你受傷啊……

回家我問兒子,他開始時還皺眉說:「沒有什麼事發生呀。」我再說詳情,他望著他手上把玩的Lego傻笑:「哦~這件事嗎?很小事而已,我都忘了。」他似乎不需用力做判斷,而是很自然這樣選擇了而已。

他既然能判斷,自然能自保吧?好吧,就讓他這樣好了。「從來無人嫌你這樣,你這樣才像你」嘛。

本文獲授權轉載,作者網誌Facebook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