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令人無言的2018:習近平治下,中國人權與國力的轉折

令人無言的2018:習近平治下,中國人權與國力的轉折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太神奇了我的國。

今(2018)年年中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已經升級到政治及人權之戰(請參閱副總統的談話,而最近華為CFO被抓,也可清楚知道,這場仗已經不會輕易休兵)。雖說邪惡美帝用流行文化洗腦大家他是美國隊長、正義使者。但是相對於中國最近幾乎退回帝制,和對於維吾爾族的思想改造,歐美的法治基礎至少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及財產權。民主制度絕對不完美,但至少人民不用擔心在社交軟體發表些政府不認同的言論,就可能被消失,或是因此無法搭飛機、高鐵,被社會遺棄

P2P、影子銀行等地下金融難以監管

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人民的互信消失,加上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立四新(樹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大量的文化經典被破壞,古蹟、廟宇、神像被搗毀。但是法治、整潔等概念卻沒有建立(是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也是屎尿直接倒街上)。加上改革開放前,許多人經歷過貧窮,道德水準下降(貧窮是動盪和治安差的好朋友),國土過大管理流動不易,使中國成為徵信成本最高的國家,信用卡也發展不起來(但是中國反而有了花唄和支付寶)。

但是以今年對於各項投資的負面消息,計劃經濟在低基期減少了很多嘗試錯誤的機會。

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使得沒有中央或地方資金投入的民營企業難以融資,只好轉入地下金融,影子銀行、P2P蓬勃發展。這些機構在之前經濟環境好、資金充裕的時代都是賺錢的好生意。但今年遇到景氣下行,迎來史上最大違約潮。雖說最近政府有重申扶植民企的125政策,資本市場仍是賣銀行股,並未支持政策。

一黨獨大下的藏污納垢

可以預期的是,政權動盪多發生在人民生活不好、民怨高漲的年代。中共政府一直選擇最簡單的大灑幣,高強度鎮壓民怨的方法,只是將政權導入衰亡。和清朝前不一樣的是,科技高度發展成為政府的最強工具。之前網路上大家瘋傳的中國式信用制度,其實是一種對於隱私的侵犯,假借信用之名,行思想及行為控制之實。但撐得越久只是把這頭甦醒的巨龍傷得更深,讓我想起了《萬曆十五年》那本書,所有的衰敗都是在那個不起眼的年代,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

中國勞動力在2015年高點後開始轉折(台灣之前也是仗著人口紅利過了一大段好日子)。透過節育,的確讓中國的改革開放少了包袱,迎來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好的30年。然而政府沒有意識到的是,高等教育和高房價其實就是最好的節育法,這2、3年才全面開放二胎。但是隨著房價炒到天高,中下層人民連照顧好自己都有困難;或是經濟條件允許的族群,因為超過40又活在污染的環境下,也無法拚二胎。

印鈔票氾濫投資,風險意識和控管低落

相信有在看新聞的朋友都知道,美國在金融海嘯後積極印鈔票救市(QE),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中國在做的MLF,其實就是變相的QE。中國透過各類工具在市場放出的熱錢,高於美國,也高於歐洲日本的總和。印鈔一定會造成通貨膨脹,但是這最省事的特效藥就像鴉片,容易上癮也很難戒。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沒有經過真正的經濟衰退,房地產也沒有真的大幅下跌,這也讓中國投資人在評估投資時只看報酬率和存續期間。反正沒有真的吃過大虧,也造成全球主流的非保證收益商品不好推廣。讓P2P等在海外乏人問津的商品非常火熱。

教育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會思考的民眾不好控制

中國是強國無庸置疑,尤其以中國的人口規模,應該成為發明大國。人口基數大,規模經濟對新創產業是最好的搖籃,加上發明帶動產業上下游發展,乘數效果驚人。但現在中國也發出很多質疑的聲音,為什麼重大發明都沒有中國的份?

和台灣很像,問題出在教育。但是和台灣不同的是,台灣已經越來越重視創造力和非背誦的部分,中國體系卻還在原地踏步。最近對於思想的箍制又加重,比如說許多知名公眾號被封、影劇作品被禁,加上查稅和明星被消失,文化傳媒相關產業人人自危,還擴散到其他產業。多元和尊重是創造力和創新的基石,當大家都在鑽研八股文,學習如何對政府歌功頌德,哪有精力搞創新?更何況很多創新是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要是不小心被政府扣個罪名,被消失也不意外。

如果是願意站在自省、法治、互相尊重和注重公共利益的社會,不會擔心人民太有想法跟意見。這點如果大家在台資公司及歐美商公司企業都上過班,就可以感受到差異,企業也是社會文化的鎖影。我自己在陸資上班的經驗,是老闆常常想到什麼做什麼,反正借錢成本雖高,去股票市場內線交易又回來了,但是手下的人疲於奔命;或是花大錢買來的跨產業卻落得收掉的下場,管理效益低落。

地雷無處躲的2018年

人類最有趣(彳ㄨㄣˇ)的地方,就是歷史會透過不同形式重演。當然也有很多文章探討日本在那美好時代,和現在的中國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但中國至少對人才沒有像日本這麼排外,可能問題會稍微好一點。以日本已經失落20年來說,中國的前景非常讓人擔心。講了這麼多年的消費升級,在近年轉為消費降級,預期苦日子要來的人民開始束緊褲帶。被貿易戰打趴的外銷不振,被房價透支的消費降級,房市從建商開始降價甩賣,建商倒閉⋯⋯這波衰退要花多少時間回血,是政府最大的挑戰。

在各種地雷、令人無言的2018年,買遊戲股碰到中國政府遊戲管控及新遊戲不過審、買醫療股碰到假疫苗、買光伏股碰到中國政府取消補助、買文化傳媒股碰到查稅和范冰冰消失、買原物料或化工股碰到中國政府防污勒令停產、買手機股碰到銷售轉入衰退、買地產股碰到棚改、買通膨豬肉股有豬瘟、買教育股碰到限制民辦教育、買金融股碰到去槓桿、買晶片股碰到美國制裁,最近連買個最強消費股貴州茅台都遇到跌停板,真是太神奇了我的國。

但是以台灣現在和中國高度依存的時代,雖說台灣政治凌駕一切,也難以在這場風暴全身而退。以現在台股普遍獲利下修來看,明年股市操作難度極高,大家謹慎面對啊。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