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這些人怎麼只記得她是美女,卻記不得她的容貌?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這些人怎麼只記得她是美女,卻記不得她的容貌?
Photo Credit:Yomiuri Shimbun/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中聯考放榜,我們班考上第一志願的人數,比預期的少了一半。我大概是最讓老師們跌破眼鏡的了,但事後反倒慶幸自己讀的是師大附中,校風自由,終於可以跟這種無聊的成績競賽說掰掰。可憐的是小我3歲的小說家駱以軍,等他進了同一所國中,竟然碰上的就是我當年的導師。

文:郭強生

男女合班

國中同學會群組中有消息來報:當年班上的美女之一可能被尋獲了!

過程十分不可思議,竟然是在某人兒子臉書中好友所貼出的家族照裡出現了疑似老同學的下落。影中婦人已不復飄逸青春,因此沒人能百分之百確定。照片又被轉貼於同學會群組供大家研判。

我忍不住在一串嘰喳討論後插話:是她沒錯。

你怎麼知道?有人反問。

我說,看她的那雙眉。林黛玉被稱為顰兒,不可能是每天皺個眉頭,可能就像是她的眉,生得不一般高,自然有種似怨非怨。當國文老師的某女同學在我的發言後,貼上了一個笑翻的貼圖。

(這些人,怎麼只記得她是美女,卻記不得她的容貌?)


想起了幾年前有一回,父親在參加某個藝文活動後告訴我,當天有位工作人員特地過來向他打招呼,自我介紹說是我的國中同學。

現任公職的她,留給父親一張名片。一見那個名字,許多回憶都回來了。

同班3年,我與她的座位有好幾回被排在一起。

那位女同學當年成績並不好,拜班導師一招連坐法之賜,男生第一名與女生最後一名同座,女生第一名與男生最後一名同座,以此類推,我們於是有幾次成了共患難的同桌難友。

典型升學主義暴君的班導,為了分數無所不用其極,每一科考試照三餐打不算,還經常想出一堆羞辱人的怪招。

男生舉椅罰跪,女生抱垃圾桶罰站,還要對著全班認錯:我是吃分鬼,我是垃圾,拖垮了班上總平均……簡直到了變態的程度。

導師數學課堂堂小考,考完在堂上就打。座位排與排之間互改考卷,對成績較差的同學我們最後都放水,好讓他們能少挨幾鞭。

高中聯考放榜,我們班考上第一志願的人數,比預期的少了一半。

我大概是最讓老師們跌破眼鏡的了,但事後反倒慶幸自己讀的是師大附中,校風自由,終於可以跟這種無聊的成績競賽說掰掰。

可憐的是小我3歲的小說家駱以軍,等他進了同一所國中,竟然碰上的就是我當年的導師。經過我們這一屆的大挫敗後,聽駱的描述,他的變態顯然更變本加厲了。


雖然班導用盡心思,想製造同學間為分數廝殺的恐怖氣氛,但是班上同學一直都相處得很好。

因為是男女合班,所以上的是家政課而非工藝。烹飪課上老師教做肉羹湯,男生們幾乎就是負責吃而已。

不知是當年民風仍保守,還是升學壓力實在太大,班上男生女生沒有公然的戀情發生,總在朦朧的曖昧狀態。難怪同學會上,幾個歐吉桑還在繼續調戲著記憶中的少女,這遊戲一玩就是40年。

我印象深刻的則是,體育課要換運動服,都在自己教室裡。女生換裝時,由男生站在教室外把風,以防樓上男生班的痞子居高臨下,從氣窗偷看。

除了我以外,不知有沒有其他人注意到,班上繼續失聯或對同學會反應冷淡的,幾乎都是當年成績後段的女生?

那幾個沒有出席的女生,我跟她們幾乎都坐過同桌,都是文文靜靜的,不知道她們現在如何了?

向父親問好的那位女同學,國中畢業後就再無聯絡。她請父親向我轉達,謝謝我對她的照顧。因為她一直記得,那時每次她被導師的藤條伺候後,我都會講笑話唱歌,想辦法安慰她。

讀著名片,那一刻我才悚然意識到,當年還是國中小男生的我,其實並不真的明白她的痛處。

當著全班男生面前,總被班導打得五官因疼痛而扭曲,這跟班上若都只是女生的狀況相比,創傷程度應該更深吧?

(就算不是班花等級,也都擁有少女的自尊心啊!)

而我所做的,相形太微不足道了。


不久群組又有消息更新,那個臉書中的照片是我們班的美女沒錯,有同學打電話去確認了。但是之後對方又派出兒子轉達,母親不希望受到打擾,請將她從群組中撤下。

啊,怎麼會這樣?

原本眾人的雀躍開始轉成難堪,不甘心這樣被打臉,欲發起一人一信共同來挽留……

同樣是缺席,得到的關注卻大不相同。除非是美女,否則繼續收到鍥而不捨的邀請是不太可能的吧?

給她一點時間調適啦,這樣突然出現,她也許沒有心理準備──潛水很久的我不得不在群組裡補了一句。

若非同學會展開募集的時間點,正好碰上我留職停薪回到台北照顧父親,否則蠟燭多頭燒,焦頭爛額的我,又怎可能回覆出席?

(重聚,一如最初的相識,都是機遇啊!……)

本以為,願意跟父親提起往事的那位女同學,應該已放下了不愉快的受辱記憶。結果,她只出現在群組裡與大家打過一次招呼,從此便消聲匿跡。

該不該按那名片上的聯絡方式,跟她問聲好呢?這也讓我陷入兩難。

因為說完了「你好」、「好久不見」這些客套之後,話題一定會轉到她託父親所轉達的訊息。我該說哈哈我都忘了妳挨打的事,還是……

原來,少了同學會的前提,也沒有七嘴八舌的熱鬧當鋪陳,兩個失聯近40年的人突然要來單獨話舊,是件比想像中尷尬的事。

相關書摘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為30年後的重聚興奮緊張,五年級會不會是最後的一代?

書籍介紹

《來不及美好》,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郭強生

台灣中生代小說家郭強生,從大學時期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至今寫作不輟。小說一直是他的創作主力,直到二〇一四到二〇一五年間,受邀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撰寫專欄,他開始了散文創作。

「過了四十歲之後,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面對自己。」郭強生在人生半百之際,以回顧自己的生命,剖析真實自我為創作主題,寫成「人生私散文三部曲」,從而為他開啟了另一個寫作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