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為30年後的重聚興奮緊張,五年級會不會是最後的一代?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為30年後的重聚興奮緊張,五年級會不會是最後的一代?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散會後,往往我依然搞不清每位同學的單位與頭銜。但是我清楚記得他們年少的模樣。我關心的是那個記憶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後來他們都好嗎?他們是否用了多年的努力企圖改變?或是──更加倍地努力,堅持不被世俗的汲汲營營所改變?他們記得的,又會是怎樣的我?

文:郭強生

呼叫,時光

50歲之後,同學會成了許多人生活裡一個新增的社交項目。既熟悉也陌生,既開心也令人惆悵。

過了幾十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不是拚職場就是忙家庭,同學會像是突然提供了人生另一種可能。在老同學面前裝萌賣傻,沒人會被笑老天真,也不怕已讀不回,反正七嘴八舌總有話題。

從小學畢業40年到大學畢業30年,各式同學會過去這些年都在招兵買馬,網路群組一個個建立起來。每天一早,手機群組裡招呼聲此起彼落,非常熱鬧。

老同學又成了新朋友,新感情中又有舊回憶,彷彿早就丟在哪裡多年不管的一支舊股票,如今意外翻紅成了潛力股,讓人難以忽視它的重新上櫃。

我在群組裡不太常出聲,但是聚餐幾乎都會出席。老同學能被重新尋獲,主辦人的熱心費神,理應用行動表達感謝與支持。

自己不是網路尋人高手,對於那些光憑著一本畢業紀念冊,就能無遠弗屆、追蹤到紐西蘭加拿大巴西越南的熱心同學,他們的鍥而不捨教我驚嘆。就算科技讓尋人這檔事變得較以往便捷,但總還是要有一股熱情在背後支撐吧?

歡聚之餘,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複雜情緒也隱隱牽動。會不會這個現象,只是大家屆臨退休前的一種焦慮反射?

會不會有點像是人多壯膽,當我們同在一起,為的是接下來的老後路上不孤單?以後有人可以陪自己打球購物喝下午茶,再也不怕三缺一?

會不會幾年之後,大家又回復到失聯的狀態?

還會為30年後的重聚興奮緊張,五年級會不會是最後的一代?

(搭上一艘名為懷舊的小船,被時光的浪愈推愈遠。船上的人卻總是希望,岸邊或許還有依稀可辨的身影,在向自己揮手……)


那些能把三四十年的人生簡報,在同學會上剪裁成單口相聲,逗得全場笑聲不斷的老同學總讓我折服不已。

(是專為今天打好的稿嗎?還是臨場即興?是社會上打滾練就的口才?還是真情流露?)

相形之下,我的分享似乎異常地無趣:就一直念書後來教書啊,目前單身,完畢。

不是閃躲。因為真正想跟大家分享的悲歡離合太沉重,似乎並不適合這樣的場合。

我習慣靜默,把每一張臉孔細細端詳,以致於散會後,往往我依然搞不清每位同學的單位與頭銜。

但是我清楚記得他們年少的模樣。

我關心的是那個記憶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後來他們都好嗎?他們是否用了多年的努力企圖改變?或是──

更加倍地努力,堅持不被世俗的汲汲營營所改變?

他們記得的,又會是怎樣的我?

記憶,對動物來說不過是一種生存本能,牠們不會遙想當年,更不會懷舊。

狗兒會認得回家的路,魚兒會記得產卵的故鄉。但是牠們的記憶就只是經驗值的直接存取,無關乎時間。

只有人類才擁有這項天賦,能知覺時間的存在,並且產生情緒感受。沿著時間的流域尋找失落時光的同時,我們也正感受著流域上空的陰晴圓缺。


出現在眼前的舊日同窗,即便當下指認無礙,但事實上,從此以後,在我腦海中出現的對方,便是以如今同學會上中年人的形象,另存新檔了。

記憶中原封不動多年的那個少男或少女影姿,從此正式被清除汰換。反之亦然。我們某一部分的自己,也因重聚而在彼此的目光中遺落。

當我們的名字被重新呼喚,轉身的已不再是記憶,而是現實。

(是不是只有懂得了不圓滿之必然,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改變?)

我們抱著失而復得的期望,卻往往忘記換算中間的空白。

活到一定年紀,還能依我們所習慣的理解方式繼續存在的東西,顯然愈來愈少。也許不久的將來,清單上只剩下遙遠的故鄉,無緣的情人,遺失的彩券,生日蛋糕,和還沒動筆的回憶錄。

也因此,在每次相聚的一片歡笑聲中,我總會無意間捕捉到,某人眼裡瞬間閃過了一絲像是迷惘、又像是是疲憊的默然。

最後留在大合照裡的笑容,究竟是不是每個人最真實的心情?

我又怎知自己臉上閃過了怎樣的五味雜陳?面對昨日的那個自己,究竟該對他說一句「感謝」?還是「對不起」?


「同學會」成了五年級的關鍵字,懷舊的商品化多少在背後扮演了一點推波助瀾的角色。

電視中與舞台上的眷村與黃卡其高中生看來是如此失真虛假,照樣還是吸引了大批人次捧場。更不用說,「民歌四十演唱會」把小巨蛋滿滿塞爆。幾個流行音樂大哥級人物,合體組團巡迴演唱也都賺滿了荷包。

早幾年,黃梅調和群星會才是懷舊項目,曾幾何時,校園民歌與圓盤軍訓帽已將它們暗中偷換?

然而,六年級的懷舊熱甚至比我們更早啟動了。他們懷念周星馳早年的港片,美少女戰士卡通,王子麵和麥當勞玩具,顯然只有更加的商品化。成長於全面數位化的下一代,回憶這檔事,也許再不同於我們傳統的認知。

用三、四十年的等待換來一場驀然回首,必終將成為絕響。

電腦記憶容量無限升級,記憶與現實零時差,每一刻都迅速存檔,打卡自拍轉傳,每一刻當下都立刻成為過去。

更新的手機功能,快速的e化,無人商店無人銀行,記憶在未來或許不再關於生命,而是物件功能。

所有路過都必留下痕跡。動態即時分享,隨時都可以打開軟體與老同學打屁兩句,每一個加入過的好友都如陰魂不散,這輩子想要擺脫都不可能。

(以後還會有畢業紀念冊這東西嗎?)


不是保存了所有的魚雁往返就能親親如晤,更不是手機隨時拍照打卡,留存下來的檔案就會來日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