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秤斤論兩的新興生意:這些緬甸賣髮人靠秀髮擺脫貧窮

秤斤論兩的新興生意:這些緬甸賣髮人靠秀髮擺脫貧窮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小乘佛教盛行的緬甸,長髮被視為是美麗的標誌,不過,在這裡頭髮能夠被加工跟重新包裝,向消費者以數百美金出售,而且還能製成假髮、跟其他延伸商品。

新聞整理:林柏宏

路透社報導,一位頭髮買主Zin Mar,在仰光商業中心的路邊攤位上,為Za Za Lin剪掉了約20英寸(51厘米)頭髮之後,交付了13美元給Za Za Lin。這相當於當地的一週工資收入。雖然Za Za Lin因為長髮被剪掉,眼角泛淚,但她卻說「是該支付房租了」。

在小乘佛教盛行的緬甸,長髮被視為是美麗的標誌,不過,在這裡頭髮能夠被加工跟重新包裝,向消費者以數百美金出售,而且還能製成假髮跟其他延伸商品。

事實上,有關人類頭髮的貿易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但緬甸在近十年才對外開放,當地人也才在這段期間開始做起買賣頭髮的生意。根據聯合國表示,自2010年以來,自緬甸出口的頭髮數量平均每年增長4倍,不出幾年,緬甸就成為僅次於印度和突尼西亞,世界第三大頭髮出口國。2017年,緬甸出口的頭髮重量相當於1160台汽車,有高達620萬美元的價值。

這項貿易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從事相關生意,他們首先把要賣的頭髮收集起來,再送到工廠進行疏理、清洗跟包裝,最後多數送往中國。不過,根據另一家頭髮貿易公司表示,她的銷售對象主要來自英國、奈及利亞、南非和美國的非裔女性,並強調這是他們最大的市場來源。

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64萬名粉絲的「MakeupD0ll」也大力讚賞緬甸頭髮的品質,不僅製作相關影片,也表示緬甸頭髮「不像印度頭髮那麼柔滑,也不像巴西頭髮那麼粗糙,它們介於中間」。

MYANMARTIMES報導,髮型商的頭髮來源很多,包含美髮師及許多出家前的女性僧侶,也有來自貧窮地區的長髮女性紛紛找上髮型商,希望藉由賣髮來賺取收入。除了美髮師捐獻的頭髮品質很好之外,其他來源並不一定非常乾淨,因此品質參差不齊。

CNN報導,根據理髮師Aye Aye Thein表示,每天平均有7到10個顧客,為了賺錢剪髮。儘管頭髮價格根據品質而定,但對於超過10英寸的頭髮,大多數的交易價格會在15,000緬元(新台幣292元)到200,000緬元(新台幣3893元)左右。而價格最高的頭髮,通常來自頭髮長度及腳踝的女性,甚至可以分成許多束、單獨出售。Aye Aye Thein還表示,儘管買家通常無法區分男性和女性的頭髮,但前來賣髮的男性還是極為少見。

來自曼德勒的頭髮貿易商Htay Win表示,他相信有關緬甸賣髮的交易市場會日漸擴大,不過他也擔心頭髮的品質,因為現在愈來愈多的女生習慣染髮。此外,他也擔憂髮源會逐漸缺少,因為不少女生開始喜歡留短髮。

在以穆斯林為主的若開邦,由於當地是緬甸最窮困的地區之一,羅興亞人亦不時需要透過賣髮來維持生計。

根據供應商,每年4月是頭髮來源最充足的月份,由於適逢緬甸新年,許多女性會選擇短期出家,因此會在這時剪髮販賣。一位出家的Yuzana Nyani表示,這種無私奉獻的行為和對佛教禪修的奉獻,有助於自己接近涅槃的境界。另外一位年僅12歲的女僧侶Thet Chayay則說「我們真的不需要頭髮,感覺很好,我覺得自由。你應該也要嘗試一下」。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