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長照隱憂:老伴兼當看護比例急升,一天工作逾14小時

【圖表】長照隱憂:老伴兼當看護比例急升,一天工作逾14小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期照顧生活自理困難的親屬,往往會讓照顧者累積生活的壓力,這些壓力能如何紓解呢?本文以資料呈現台灣家庭長期照顧的部分面貌,以及介紹可以讓照顧者喘息的長照服務。

近年來偶爾會發生因為長期照顧家中缺乏自理能力的親屬,壓力過大最終自我傷害或傷害親屬的事件。其中幾起事件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兩者是年老的夫妻。這樣老年人照顧自理困難老年人的「老老照顧」情形越來越多。

根據衛福部的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從2005年到2017年,65歲以上需要長期被照顧的人,他們的主要照顧者是配偶的比例越來越高。從2005年的13.20%,上升到2017年的21.53%。

配偶比例越來越高

換個角度從照顧者來看,根據調查資料,如果家中主要照顧者是65歲以上的人,他們所要照顧的對象是配偶的比例佔49.1%。

以上的資料都顯示臺灣社會「老老照顧」的情形越來越常見。而且上述這些65歲以上的主要照顧者,他們平均每日花在照顧的時間達到14.16小時,而且將近一半的比例沒有可以輪替幫忙照顧的人(49.22%)。

這樣長時間的照顧工作,而且沒有人幫忙輪替工作,會讓主要照顧者累積越來越多壓力。也因為要需要長期陪伴被照顧者,導致他們也越來越沒有社交生活,也沒有喘息的空間。

對於這樣的長期照顧壓力,照顧者可以透過各縣市的日間照顧中心服務,獲得一些喘息跟緩解。日間照顧中心有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護、臨時住宿(又稱喘息服務)等服務,這能幫助主要照顧者在生活上有所喘息,獲得一些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卸除一些壓力。

日間照顧中心服務

而根據2017年的調查,65歲以上的人,大約有4-5成的人不知道有這些長照服務。有47.97%的人不知道日間照顧,有34.93%不知道居家服務。跟2013年相比,不知道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

是否知道長照服務v2

即便知道有日間照顧與居家照護的服務,不想使用的比例卻超過一半。而對於不想使用這兩類服務的原因,都是以「希望由家人照顧」為主。

不使用日照服務原因v2
不使用居家照顧原因v2

希望讓家人照顧的想法,可能跟信任感、熟悉感與個人自尊考量有關。

但是,在現在「老老照顧」比例越來越高的情形下,照顧者的一方,因為年齡的關係體力已經衰退。他們更需要日間照顧、居家照護、臨時住宿服務等長照服務的幫忙。所以,如何說服被照顧者接受家庭以外的服務,也是推動長照服務所需要面對的難題。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