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不再天然純潔?中國「基因編輯嬰兒」的多層次倫理學爭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時候,基因改造的生物風險可能在第一代中沒有表現出來,但在第二代或第三代中表現,這加大了風險。如果基因繼續擴散,問題就超越了兩個女嬰的個人層次,是整個人類社會的事。
文:何邊書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爭議不斷,主角中國科學家賀建奎最近還入選了《自然》十大年度人物。
雖然有人為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辯護,認為他「只是缺少幾張紙而已。」其實,沒有走正常完整的審查程序,就是科研和醫學規範上的錯誤。賀可能還牽涉到造假與欺騙等行為(因為沒有一個「合作機構」承認與之有關)。賀沒有先把科技成果按照常規,交予同行評議,而率先把未經獨立核實的結果通過新聞稿發出,這也違反了科學界的慣例。在法律、法規、慣例之外,他也涉嫌在多個層次上違反倫理規範或涉及倫理爭議

在最基本的醫學倫理層次
醫學實踐通常有幾方面的倫理要求:自願、知情、符合病人最大利益、無惡意、公平正義等。賀至少違反了三項。
雖然參加試驗者都簽了《知情書》,賀及其團隊很可能沒有充分滿足知情權的要求。一名賀建奎的團隊試圖招募的HIV感染者稱沒有被告知「這項技術是禁止應用在人類胚胎之上的。」
在是否符合病人最大利益方面也可疑。賀招募的是男性有愛滋病,女性健康的夫婦。如果利用體外受精技術加上「洗精」,後代沒有染上愛滋病的危險。換言之,在這個案件中,基因編輯根本不需要,反而帶來額外的風險。這顯然不符合病人的利益。
在科學上,這個試驗也沒有必要非找這樣的愛滋病人群不可。賀這樣做,純粹是利用經濟上對病人的誘惑,病人希望用體外受精再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產子,卻難以負擔費用,於是當試驗品而換取免費的試管嬰兒。基因編輯是賀要試驗的科技,對病人來說卻只是「附帶」的項目,兩者錯位。這和試驗新藥時,病人為了治愈某種病而免費試驗這種藥,病人的利益和試驗目的一致的情況,截然不同。這很顯然是為了「搶頭條」和商業利益的考慮,故賀的行為也牽涉到「惡意」的成分。
有人認為這屬於HIV治療領域的「預防性治療」(Treatment as prevention,TasP)。其實,HIV領域的TasP有特定的涵義:愛滋病攜帶者即便不發病也應該定期服藥,把體内的HIV控制在檢測不到的水平,這樣可以極大限度地降低傳染給性伴侶的風險。它與賀的試驗毫不相干。
深入一層,細化到「人體試驗」和「胚胎試驗」層次
涉及的爭議更多。人體試驗和胚胎試驗的必要性和風險都必須得到合適的評估(這就是為何要走程序的原因)。
在CRISPR技術(賀採用的技術)發展後,基因編輯已頗為「實驗室」成熟,意思是實驗技術已常規化,但成功率中等。如果拿10隻動物做實驗,有3-4隻是成功的。對實驗動物來說沒有關係,挑出「好」的就可以了;但你無法把不成功的人「處理掉」。如前所述,它在動物體細胞、動物生殖細胞、人類體細胞中都有不錯的成功率。即便在人的生殖細胞也曾試驗過。2015年的一項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就在人的生殖細胞中進行。賀的成功(現在沒有人能驗證)同樣用了很多受精卵做試驗,挑出「好」的胚胎,再植入母體生出來。這樣的「成功」在技術上難度不大。
中國規定,胚胎試驗不能超過14天,也就是說在14日内的胚胎可以「處理掉」(不視為人)。上面說的2015年的實驗用的是「三核」受精卵,注定不能發育為胚胎,當時已經引起不小的爭議。如果賀單純是為了試驗能否在正常的受精卵中編輯,大可侷限在14天内的胚胎,能發育到胚胎已經進了一步,沒有必要一步到位到基因編輯嬰兒。
退一步說,即便他要一個「基因編輯嬰兒」,也沒有必要把那個沒有編輯成功的胚胎植入子宮。從試驗角度,她是一個「失敗的實驗品」。為防範其他風險,應在14天前「處理」掉。賀這樣做的目的不明,或者這是出於「對照實驗」的考慮,或者這是給實驗者「買一送一」。如果是後者,他應該給那對夫婦送一個常規的胚胎。

再深入一層到基因編輯的倫理爭議層次
在被實驗者個人的角度,基因編輯有一定的風險,即有機率「脫靶」(off-target),即本來要編輯目標基因,實際上可能編輯掉其他基因。至於什麽基因被編輯了,如果試驗沒有額外設計,可能永遠也不知道。它很可能編輯了用處不大的基因,也可能編輯掉一個用處很大的基因。脫靶的情況令那個「失敗的試驗品」面對的風險比成功的那個大很多。(即便是「成功」的那個,也不能排除「脫靶」的可能,因為注射到卵細胞中的不止一個CRISPR分子。)雖然賀承諾,會一直監控兩人的健康情況,但她們(尤其是「失敗的」那個)萬一有事的話,難道就可以輕易補償嗎?無論如何,讓這個「失敗的試驗品」出世,這比所謂「成功的實驗品」更加不堪。
編輯基因的倫理更牽涉到是基因治療還是增強基因的問題。目前所有的基因治療案例,顧名思義都是「治療」,即有病或者帶有嚴重的遺傳病基因才應用。正如前面論述,這個女嬰本來是沒有病的,也沒有攜帶遺傳病基因,不存在治療的問題。因此,這屬於基因增強的爭議範疇(gene enhancement),即通過編輯基因增強人體的能力(包括免疫力)。
再深入一層,風險和基因增強的爭議
此事在編輯生殖細胞的倫理學中更為嚴重:因為生殖細胞的基因能在人類社會一代一代地一直流傳下去(除非這兩個女嬰沒有後代)。正如1994年,在日本犬山的一個會議中,科學家發表的「犬山聲明」(The Declaration of Inuyama)中提及,在進行人體生殖細胞的基因修改之前,無論是治療目的還是預防目的,其安全性都必須完善,因為改變生殖細胞會影響病人的後代。有時候,基因改造的生物風險可能在第一代中沒有表現出來,但在第二代或第三代中表現,這加大了風險。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