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6大防疫原則,中國幾乎是「完全反其道而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衷心希望大家不要為了特定的立場,而低估了這場防疫作戰的嚴重性。我們都生活在台灣,無論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我們都應該了解事實,並且一起根據事實想辦法解決問題。
近期非洲豬瘟問題嚴重,但有些朋友認為我們過度醜化中國疫情,因此對我們抗議、檢舉,甚至是退訂。但有6個重大問題,讓我們不得不冒著被退訂、被貼標籤的風險,也必須特別強調中國的問題。希望各方立場的網友,可以花3分鐘,看完我們完整的論點與證據,還有一個曾發生在英國伊姆村的故事,看完如果你還是決定要退訂,我們絕對會尊重您的立場,但我們不能因此昧著良心不說真話。
以下是6個重要原因,3分鐘就可以看完,相信會讓你對疫情有更全面的概念,我們也會提出相關資料讓大家自行判斷。在提出佐證資料之前,請所有人先拿下統獨、藍綠或者是不管什麼顏色的眼鏡。如果你是某A國的民眾,在你的國家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正常狀況狀況下,你應該怎麼做?
多數防疫先進國家應該會這麼做:
- 在國內全面防堵疫情
- 向自家國民宣導正確防疫
- 呼籲自家國民勿攜帶有風險的物質出國
- 在邊境檢查自家國民有沒有偷帶有風險的物質出國
- 積極提供世界,特別是鄰國疫情資訊
但有大量的資訊顯示,這次中國的作法幾乎是「完全反其道而行」。這是我們不得不直指中國的6個論點,都會附上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 中國疫情擴散速度極快(資料1、2)
- 中國國內防疫漏洞百出(資料3)
- 近期查獲中國豬肉實際檢出病毒率甚高(資料3)
- 中國對民眾的宣導很可能不足(資料4)
- 中國不積極進行邊境控管(資料4)
- 中國政府違背防疫協議(資料5)
中國疫情從8月第一起在瀋陽的疫情爆發後,迄今不到半年,截至12月21日止,已經有99起疫情,幾乎中國各省都傳出疫情,遍及中國23個省份。擴散速度非常驚人(資料1)。因為中方的疫情一直不透明,但現正值美中貿易戰,中方仍在近日不得不向美國進口大量豬肉,這很可能是中國疫情已經失控。(資料2)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指出指出,近期進入台灣的中國肉品高頻被檢出豬瘟病毒,「顯見畜主發現豬瘟未主動通報、屠前屠後未有獸醫師檢查把關,所有豬肉,不論感染與否全拿去加工,政府也沒去管。」這代表整個中國的防疫系統漏洞百出。(資料3)
另外7例在台灣被檢出病毒的檢體中,有4件集中在12月被驗出,這顯示中國肉類產品已經全面性被病毒污染。(資料3)
而在這種狀況下,中國政府仍未對國民進行足夠的宣導,甚至沒有做好邊境控管。照理說中國不該讓豬肉被送到台灣,但光在12月19日一天,中華郵政就查獲25件從中國寄來的豬肉製品,並退回銷毀。(資料4)
另根據台灣與中國雙方簽訂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雙方應及時通報進出口農產品重大疫情與安全衛生事件訊息。但台灣陸委會已經3次向中方請求相關資訊,但都遭到已讀不回。(資料5)
1665年黑死病期間,伊姆村居民的壯烈義舉
在看到許多防疫上的自私行為時,我不禁想起當年去英國交換時,看到的一個偉大故事。中世紀黑死病奪超過1.5億人性命的黑死病,這個偉大故事發生在距英國曼徹斯特東南側35英里的地方,一個叫伊姆村的小村落。
有一個倫敦商人把帶著跳蚤的布料樣品寄給了伊姆村的裁縫,一周內裁縫的助手就染上黑死病死亡。他們沒有人隱匿疫情,反而是告訴教區牧師,並在教區牧師的指引下,他們共同決定把自己的村莊隔離起來。用石頭壘起一圈圍牆,並一起發誓絕不會越過圍牆。其中,甚至包括了那些沒有表現出任何染病跡象的人。
最後在疫情結束後,344名村民中,有267名死亡。但他們的義舉,阻止了疫情的蔓延。迄今在伊姆博物館,仍詳細記錄了村民們是如何與黑死病抗爭的。
我們對有疫情的國家,要求的不是像伊姆村民們這樣的壯烈與勇敢,而是最基本的資訊透明,以及應做的防疫措施而已。
中國有一句諺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近期的狀況,似乎不是這樣。
沒錯,非洲豬瘟的疫情不只發生在中國,在非洲有29國,在歐洲有以俄羅斯以及東歐為主的17國,但在亞洲目前就只有1個,就是中國。針對這些國家,我們通通都要防堵豬肉製品流入台灣,但無論你從地緣關係、貿易流向,或從中國的疫情控制,或是中國政府對我方的回應,我們都不得不把防疫的矛頭指向中國。
我們不是仇視中國,多數台灣人應該比誰都更希望中國的疫情得到控制。因為這不只是中國人之福,也是所有中國以外的所有亞洲鄰國之福。
各位朋友,我們是醫療專業人員,我們只能根據事實,並且憑藉著良知,做出我們認為合理的推論,並提供大家防疫的建議。我們不是憑空杜撰,如果我們認為合理的推論,你認為不合理的話,歡迎提出更有證據的事實與你的邏輯推論,來進行有意義的公開討論,這就是言論自由的真諦。但我們真的不能,也不願意為了討好任何人,去寫出違背事實或良知的內容。
衷心希望大家不要為了特定的立場,而低估了這場防疫作戰的嚴重性。我們都生活在台灣,無論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我們都應該了解事實,並且一起根據事實想辦法解決問題。例如近期台灣政府在做的邊境控管、或正在研擬進行的「以飼料補貼取代未能加沸蒸煮的廚餘養豬」等方法,並且針對各種危急狀況沙盤推演,都需要全民不分立場的支持。
坦白說,這些退讚、退訂閱,甚至是檢舉的朋友們,真的讓我們感到「心寒」。我們都是台灣人啊!就算你想和中國統一,只要你是台灣人,應該都不可能想要台灣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但為什麼在這種時刻,我們不能放下立場,團結一致打這場防疫的戰爭呢?
如果這些真話讓你不舒服,很抱歉,我們還是必須繼續說。台灣是生養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要和所有台灣人共同生活,努力打拼的家鄉與夢土,我們,以及每一個台灣人,絕對都會用盡全力來愛她,保護她。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