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一個突圍花蓮、當選議員的「無黨社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過兩次選舉,扎根花蓮的楊華美從2014年的落選頭,成為了第4高票的議員當選人,而11月24日坐在競選總部的她並不是在想當選與否,而是正在改變重生的花蓮選舉環境......
文:楊華美(花蓮縣議會第19屆議員)
2014年,我和幾個公民團體及在地關心政治與花蓮發展的青年,討論透過參與選舉作為政治實踐的行動,期待在選舉過程傳達對政治的想像,進行擾動。
同年9月,我放下手邊工作,以無黨社工身分參與花蓮縣議員選舉,當年初試啼聲,摸索適合花蓮的選戰模式,我們雖以網路為主攻,但傳統選戰方式沒鬆過手,最終獲得2378票以100多票之差,成為落選頭,讓花蓮政壇及媒體相當震撼,後設來看,2014年的經驗對我們來說是迎向2018年成功的前哨戰。
花蓮地方政治環境封閉、選舉文化非常傳統,當前政治生態,就以所謂的政黨政治與府會關係並不正常存在,且無疑是十分薄弱、完全走調的。
首先,就政黨政治而言,花蓮並無明顯的反對黨,議會只有極少數議員敢抗衡、認真監督縣府作為,無論是哪一個黨團都從未針對任何議題合作、強力抨擊縣府施政或指出縣府錯誤,就連聯合召開記者會都沒有,甚至還有同志扯後腿的狀況發生,所以在強勢縣長主政下,雖然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施政作為,卻始終能輕鬆通過議會這關。花蓮基本上可說只有家族政治、派系政治。

就府會關係而言,在強勢縣長施以各種手段下,監督者自廢各種武功,遑論監督,縣府運作的各種要求,議會都照單全收,例如:施政總質詢12個半天改成6個全天。無怪花蓮新聞記者感嘆議會淪為縣府議事科——連局處都不如。議員俯首聽命的原因錯綜複雜,但無非受制於權勢或受惑於資源,還有選票考量——畢竟花蓮藍遠大於綠,而縣長又號稱正藍軍且囊括驚人數量選票,聽命的樁腳、能影響的各種公、私團體不可計數。
以我參與兩次選舉的觀察,選賢與能占投票考量的比重極小。政治家族、賄選、各種關係、曾受小惠才是影響投票行為的主力。其中政治家族靠兩三代政治工作者累積人脈、累積服務案件,取得選舉時的有利起跑位置。賄選則遍及各層級選舉,關鍵人物為不同等級的大小樁腳,耕耘愈久的政治人物或家族,有愈多的買票管道,樁腳也知道要跟誰買報酬率較高、安全,候選人因此有較低的被抓風險。
各種關係則為普遍現象,同個團體、同鄉、同族、同宗、同姓、家人會互相影響投票行為。曾受小惠即誤認政府施政為主政者施恩惠的一群,兒女享受免費營養午餐、曾領過米、沙拉油,都是投票考量;當然,某人來參加過婚禮、喪禮也會列入考慮。
在過去的花蓮,「民主選舉」只剩選舉,民主在錢、權發威下蒙塵,人民則被非理性綁架。而「公民參與」更只剩少數公民的參與,政治人物的政見沒有被考核是否實現,久而久之,它變成一種形式、一個過場,政治人物隨便提,選民不重視。民主政治的荒謬劇一再上演,伊於胡底?
2018年,決定再次以無黨社工身分參選花蓮縣議員。這次的選舉結果獲得極大勝利,拿下4092票,在花蓮縣第一選區17位參選人當中排名第4高票。在花蓮,所謂「真正」無黨參選(不是脫黨、開除黨籍那種),通常只能獲得幾百票,這樣的結果,真實展現公民力量的集結,因為所有人的挺身而出,相信楊華美的社工助人熱忱,相信無黨派資源、無政治世家撐腰,也可以「單純靠人民的意志」,真正地靠一雙一雙的手、一張一張的選票「展現民主的價值」,為花蓮創造一場真正的改變。創造了2018年的花蓮奇蹟,創造了平民參政、社工參政的奇蹟。也是一場以愛、以信念、以對公平正義的堅持創造的改變。
從7月宣布參選到現在,楊華美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支撐我的信念是:「我的背後有一群人支持著我」,才有勇氣挑戰舊政治,現在,也因為有大家的支持與陪伴,我們真的翻轉了花蓮。這股改變成真的力量,來自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跟楊華美一樣,都將成為翻轉花蓮政治土壤的有機農。
而作為一位即將要上任的新科花蓮縣縣議員,在迎向就任的挑戰之際,我要對於這個已經落幕的2018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經驗說些什麼?
選前一週,全台灣的選戰氛圍,所有候選人都在喊搶救的時間點,我和團隊發出一波「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的文宣,這波文宣在短短兩天內,團隊立即得到截然不同回應:

夾報出去的第二天晚上,一位家長來信,提到孩子的社會課正在上關於民主的議題,老師利用時事讓孩子們搜集在地候選人的宣傳廣告來分析討論。「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但請不要對花蓮的未來無感」這份文宣引起小朋友莫大的好奇。內頁裡沒有隱涉攻擊、沒有告急搶救,竟然是候選人敘述自己投入選舉的心路歷程。這位家長說,這份文宣讓大人有機會和兒童討論,「政治除了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亂象之外,還是有鼓舞人心的部分」,它提醒每個人參與政治是我們對地方關注的表達,只有人民的實質參與花蓮才能更好。
收到這封信時,團隊發出會心的微笑,這是我們期待的理性選民深入字裡行間,聽懂、甚至熱烈討論,而能夠欣賞認同我們想要傳遞的呼籲,讓我們透過民主的機制促使我們共同居住的城市更美好。
而時間回推半天,夾報第一天的中午,一位從事縫紉工作的阿姨,氣急敗壞的打電話給團隊的志工,激動地說:「我那麼辛苦的跟每個人說一定要選楊華美,我女兒都要從台北回來投她,你們怎麼可以自己說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團隊的志工輪番上陣,跟阿姨解釋,文宣的意思不是叫大家不要投楊華美,但完全無法說服阿姨。我們問她,妳看了文宣,還會不會投給楊華美,阿姨說她是一定會的,她是有打聽過的,如數家珍地說了為什麼要投票給形象清新、不會貪錢的華美。但阿姨話鋒一轉,強調說,她拿文宣向身旁的友人家人求證,大家都跟她一樣有一致的擔心。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