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台、港、蘇三地暢銷排行榜解讀,與2019書市展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媒體的轉換,內容的輕薄,將各學科知識以一種「心理勵志」或「商務理財」化的邏輯推銷給讀者,或將作者推廣成為品牌作為經濟體驗模式,大概就是當前與未來書市的可能趨勢。
文:祁立峰
目極才千里,何由望楚津?
——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
目極纔千里,何由望楚津?落花灑行路,垂楊拂砌塵。柳絮飄春雪,荷珠漾水銀。試酌新清酒,遙勸陽臺人。(蕭繹〈登江州百花亭懷荊楚詩〉)
年底公佈的「2018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其實就我看來有些弔詭。若說結果讓人意外好像也不意外,大概有點像同溫層我輩看到公投結果,有一種還以為結果可能不一樣,卻幡然醒悟好像還是一樣的體會。但我要在先申明自己絕無譏誚指摘之意,台灣誠品前三名分別是挾當年《達文西密碼》餘威的丹布朗新作《起源》;IG網佳句製造機的不朽《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以及兩岸三地連連進榜的龍應台《天長地久》(圖1)。至於香港的暢銷榜則多了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圖2);蘇州則是去年餘波的《房思琪初戀樂園》,以及台灣翻譯成《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艾席蒙《夏日戀曲》等。(圖3)



說不意外當然就是這些暢銷書的銷量與讀者利基那是毋庸置疑,但從內容與讀者接受度來看,台灣依舊籠罩在經年興起仍未艾的「小確幸」氛圍(或陰影),譬如今年的不朽、Middle或是去年的張西和潘柏霖,最近編輯出版同業用了一個過去未聞的新概念,名之曰「文字耐受力」,文字成了質量體,不可耐受之重。而所謂確幸還不僅是輕,薄,淡,短,更是一種去肌理去脈絡的文字運鏡。純粹的抒情傳統,不假辯證、悖論與詰問。這其實有點像新媒體模式下複製成的鏡面,你不妨想像——整本書成了一面臉書或IG動態牆,眼球戰爭底下點開長文閱讀的機率逐漸衰退(除非是追蹤數爆量的名人,或話題引發的帶風向爆卦查案文);剩下的就是詩,短文,懶人包,每行分段的小說隨筆、搭配自拍外拍的美圖秀秀。
這就是所謂「耐受力」。換到傳統電視頻道,就是收視觀眾將頻道轉走的瞬間統計資料。廣告時間,或立場迥異說話沒哏的名嘴登場的時間。因為資訊量爆炸,所以各種文章不斷考驗讀者的耐受力,一旦耐心耗盡,食指一滑,隨時滑掉而轉進下一則動態,這就是新世代的閱讀模式,而跟隨話題議題真假新聞所展現出的消費行為,卻又是當前書市的主力。
至於香港誠品在某程度與台灣的書市連動,譬如東野圭吾、Peter Su、川口俊和;蘇州誠品排行榜上倒還有些稍學術冷硬的暢銷書,譬如《50:偉大的小說們》、《半小時世界漫畫史》,這種輕鬆學習硬知識,將理論或學科精簡的風氣,在台灣也有如故事團隊如謝金魚的說書。不過看得出來這種簡化速食知識的普及作,背後仍然有一種對知識與資訊量耐受的考驗。這一點從人文社科與藝術類圖書的衰退,也可以窺知一二(圖4)。

在吸收了那麼多藍光畫素閃爍之後,我們必須得承認無論如何堅持知識型的讀者,目力也有其極限所在,因此媒體的轉換,內容的輕薄,將各學科知識以一種「心理勵志」或「商務理財」化的邏輯推銷給讀者,或將作者推廣成為品牌作為經濟體驗模式,大概就是當前與未來書市的可能趨勢。
從這份閱讀報告整體來看,我比較憂慮的是新書與舊書的比例(圖5),兩岸三地的誠品今年上架新書總計有7.8萬本,而新書大約僅佔三分之一強。換言之成名經年的典律之作,依舊是讀者熱衷購買的作品,從暢銷作家榜我們也可以看到,除了幾位因影劇IP或議題引動的作家之外,金庸、張愛玲、張曼娟、龍應台與蔣勳這些經典作家固定上榜,而無論新書舊書,都能暢銷長銷。過去出版業有所謂「以書養書」之說,用長銷大書去培養無名新人作品,並期待新人裡能綻放出下個世代的暢銷之花。

但考量單一類型的圖書,讀者購書僅兩冊(圖6),若讀者固定支持如上述長銷作者作品,勢必繼續壓縮文壇新秀的新書付梓以及後續的行銷力道。我更悲觀的覺得傳統行銷方式——報刊雜誌廣告,網路Banner都已經逐漸失效。許多IG或連載網紅都自帶讀者,化流量為銷量,那麼實體書很可能走向CD化,成了見面會體驗經濟的入場券。

若展望2019年,有一個重要的契機可能仍是所謂的新媒體與新媒介。如誠品閱讀報告所指出的(圖7)——即便紙本書仍然是下一代成長階段的重要載體,但配合長輩世代眼力在藍光在螢屏傷害下提前退化,以及年輕世代對文字耐受力低弱與各種載體議題的眼球戰爭,圖書一方面走向多樣精緻與收藏性,另一方面作者則走向體驗經濟,實體書作為粉絲認證的徽章。另外則是知識普及作品可能轉而數位化、成為付費內容,閱讀媒介改變了,但知識傳播卻仍然持續進行。

最後可能容我語重心長一下,即便報告裡認為購書金額與會員到店頻次只是微幅下滑(圖8),但我覺得未來十年實體書與讀者逛書店的次數將持續減少,並轉向其他閱讀與知識獲取渠道。其實每每進行這樣的觀察報告,總是「壓力山大」,不知道該說實話還是場面話。若只消說場面話,什麼這本書頗具啟發,那本書影響一代人甚鉅,語畢大夥拍拍手好棒棒。

只是就如同資料所顯示,兩岸三地一年上架七、八萬種書,其中三分之一是新書,但讀者一年買不到10本(圖9-10),就算暢銷書佔總人口比例也不過0.01%,沒有哪本書算得上「影響甚鉅」。但真要說實話,難免得檢討一下某某局某某部,批評一下某某團互相標榜,某某獎曲高和寡,這麼一檢討起來沒完,還很可能回頭詰辯什麼出版者的文化使命、寫作者的磊落風骨等大哉問。最後也不確定到底在談是古典時期的興廢論,還是現代商場的產業鏈。


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徵引了南北朝作家蕭繹的〈登江州百花亭懷荊楚詩〉,這首詩或許有些冷門,但事實上其後街知巷聞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化用此詩。現實是就算再怎麼眾聲喧嘩,身為一個現代人,眼力就是如此有限,接受資訊的容受量就是如此有限。無論兩岸三地,或許都已經過了振臂高呼更上層樓的奮發大時代,迎來眼下的微時代,如花火迸發的網路新媒體與多元訊息並沒有讓我們變得比更聰明更睿智,新聞真假疊架、科學真偽難分……或許我們應該真正正視——有一些事我們永遠無從得知,而有一些地方是我們再怎麼窮盡目力也望不到的。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