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9年新規定:公安執法「免負法律責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法大學的國際法碩士賴建平批評,中共警察執法本身就不存在權威性,因為中國不是法治社會,警察只是中共迫害人民的工具。
中國公安部於29日發表警察職權新規定,將於2019年2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明訂公安民警執法過程不受妨害與阻礙,且過程若對人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不須承擔法律責任,而當民眾侵犯、損害警察執法權威,將會追究刑事責任。對此有學者批評,在中國這樣的專制國家,警察只是壓迫人民的工具;各界也有聲音認為,這樣的新規定將慫恿「警察作惡」。
《自由時報》報導,中共公安部於29日發表了《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將於2019年2月1號開始施行,其中明文規定:「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不受妨害、阻礙」、「民警及其近親屬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行為受到威脅、侵犯」、「侵犯民警執法權威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蘋果日報》報導,規定中還提到,當警員執勤時「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民警個人不承擔法律責任」。規定亦表明,若警員被指涉及執法過錯時,「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對民警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等措施,不得作出處分或者免職、降職、辭退等處理」。工作規定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趙克志簽署並發佈。
《明報》報導,公安部發言人郭林指出,近年前線警員在執法執勤中遭遇阻撓執法、暴力抗法、造謠誹謗事件時有發生,對警察的人身安全造成侵害,同時影響法律和公安機關的權威。
《華人今日網》報導,公安部警務督察局局長張向寧說明,改革開放40年來,全國共有1.3萬餘名公安民警因公犧牲。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殉職2003人,因公負傷或致殘2.5萬人,其中2017年犧牲361人、平均年齡只有43.5歲。
公安部聲稱,這些流血犧牲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民警在執法執勤過程中受到暴力襲擊、報復傷害、妨害阻礙所造成的。僅2017年各級警務督察部門就受理核查侵害民警執法權益案件1萬3000起,處理侵害行為人1萬8000名,為1萬6000名民警提供救濟、恢復名譽、挽回損失等。
《明報》報導,公安部表示新規定是為保障警方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警員執法權威,更好地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趙克志曾多次強調「該嚴格執法的沒有嚴格執法是失職,該支持和保護嚴格執法而沒有支持和保護,同樣是失職」,要求嚴厲打擊各類襲警、擾警、辱警違法犯罪。
擴大公安職權,恐讓執法人員「無法無天」
《新唐人電視台》報導,早在今年9月,中共公安部曾發布該規定徵求意見書,當時就遭到來自各界的批評,指責這是慫恿警察作惡。
曾在北京做過執業律師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表示,在西方民主國家,所有的政府機構受選民的監督,是真正的法治社會,在這樣的國家裡,警察是維護社會治安,嚴格執法依法辦事,本身不具有任何政治因素,也沒有侵害人民利益的動機,在社會上以中立的姿態存在。
但由於中共是獨裁統治,警察的存在的意義就不同,完全不受人民和輿論的制約。賴建平說,中共警察執法本身就不存在權威性,因為中國不是法治社會,警察只是中共迫害人民的工具,
「專制國家所有的政府行為,它唯一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政權的壟斷,所以這個黨組成了一個政府,政府得聽這個黨的,政府所有的工作人員,特別是警察,很顯然為了維護專制政權,維護獨裁統治的根本工具。」、「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反抗,這樣是把人民當豬狗奴隸來對待。」
在中國暴力執法的情況並不少見,2007年知名的楊佳殺警案,也是一起與警察執法的悲劇,楊佳當年騎著租來的自行車在上海街上被當地警察攔截後,帶到派出所遭到酷刑逼供並虐待,獲釋後投訴無門的楊佳,隱忍9個月後,重返上海閘北警局,用刀刺殺了6名警察,並有5名警察受傷,被捕後4個月遭到執行死刑。
還有知名藝術家艾未未過去經常因為批判時政、聲援異議維權人士,甚至透過創作計畫表達對政府的諷刺被中共當局視為「眼中釘」,《自由時報》報導,他曾在2009年在飯店中遭到公安毆打並且重擊頭部,後來他到了德國慕尼黑做展覽時,因感覺到頭痛就醫,才發現腦內出血、積血差點致命,並在德國做腦部手術。
而到2018年,中國各地的維權事件和警察暴力逮捕、鎮壓平民百姓的消息仍時有所聞,除了「709大抓捕」後續家屬遭到警察暴力對待之外,還有知名的「老兵維權」事件,許多老兵遭到警方暴力毆打;另外還有深圳的佳士工廠工人維權案,日前也曾傳出警察對聲援的民眾學生施以暴力等。
《新唐人電視台》報導,對於公安部自行訂立、增強警察權威的規定,中國網友也有質疑聲音,「不應讓其過份重視自己的地位!褻瀆職責,推卸責任,以權謀私。」「有些敗類警察也應該嚴懲不貸」「那種只顧自己烏紗帽的領導該追究法律責任」等。
新聞來源:
- 強國新規定 公安損害他人權益免負法律責任(蘋果日報)
- 2019強國新律令!公安執法不受阻、損害他人權益免責(自由時報)
- 【禁聞】公安新規 警察執法損民免責 外界擔憂(新唐人電視台)
- 護執法權威 公安新規打擊辱警擾警(明報)
- 公安部新規:民警依法履職致公民權益受損 個人不擔法律責任(華人今日網)
核稿編輯:羊正鈺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