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院線《大象席地而坐》:抱著希望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胡波過世以後,他的教父貝拉塔爾懇請眾人買票進戲院觀看這部作品。影片用寓言開場的方式可能也讓人想起《鯨魚馬戲團》開頭那段關於太陽系的故事。兩人的影片風格背後都有著社會背景的來由。
文:于昌民(愛荷華大學電影系博士候選人)
四位人物,他們的名字不太重要,攝影機約莫總在他們的身後半公尺,跟隨、聽聞、記錄他們這一天當中的生命經驗,也因此人物總顯得離我們有些靠近,有些過於親密了些。如果說普通的電影敘事語言中,特寫鏡頭要強調的是角色對於事件的即刻反應,那麼《大象席地而坐》當中那些持續的鏡頭則揭露了臉孔的壓抑與無力。
人物們多數時候對於面前的殘酷沒什麼反應。他們明瞭,對於這個冷漠世界過多的情緒反應,只會加深挫折感罷了。四個小時當中,他們能做出的抉擇不多,個個都被困在了自己社會處境的牢籠內。
觀眾所感到的抑鬱感並不來僅僅來自於人物的憂鬱;在觀影的過程之中,影片的敘事讓我們理解到為什麼人物無法用行動來改變世界,讓自身最終得以獲得救贖。在描繪人物的無力感時,胡波像是在說:「你憑什麼?」
影片這般挑釁的姿態應該就是其獲得金馬獎的緣故——《大象席地而坐》的時長與劇情都再再挑戰著觀眾的耐心。就其片長來說,觀眾得有著耐心抵抗自己的觀影習慣,體驗人物的無力。就其劇情的政治意義上來說,在這些壓縮的吉光片羽當中,導演要觀眾深切感受的是當代中國的肌理。
電影的政治意義不需要做出某些立場的聲明與表態。我們畢竟已經不在身處於1960年代末的動盪之中,每部作品都得拍得像高達一樣解構好萊塢敘事系統的符碼與寫實主義,用直接的革命宣言取代電影的現實。
我們對於電影的政治/政治的電影,在這50年當中,有了不同的理解。我們明瞭了沉默的觀察也具有抵抗的可能性。透過觀看,觀眾得以重新構築對於世界結構的認識。
劇情當中,中國在數十年的急速發展後,所有的人情世故似乎都顯得更為極端與赤裸。經濟成長的失衡轉換成了世間義理的失調。在短短一天當中,幾乎四個角色都遭到霸凌,而加害者幾乎無一不是地位高一等的「他人」。

少年在家裡無端遭父親痛罵、在學校被羞辱、在路上想強出頭卻被滿臉橫肉、開著轎車的肥仔一頓痛打;老人即將被從自己擁有的家裡趕出、養的一條老狗在路上被咬死、想要討個公道卻只能在路旁草草棄了狗屍;少女家庭失和,只得和學校的教務主任私通以獲得家庭溫暖;即便是看似最為「有勢」的地方角頭青年,也不過就是在城市的角落之間撈點油水的蟑螂而已,對於未來茫茫不知去途。
或許我們能說這是某種急速發展中所造就的慾望叢林,弱肉強食與虛張聲勢是唯一法則。底層當中,人物只得逃竄。因為人們無法做點什麼,總在路上不得安穩,所以他們只好不停地放話。
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台詞在電影當中多不勝數——連高中裡的孩子還要跟你說艾略特的《荒原》。每個人都像是在等待果陀一般,在路上得不停的動著嘴。這些叨叨絮絮的橋段使得影片顯得有些空洞與做作,讓每個人物都像嘮叨的老太婆一樣對我們說著教。
在電影當中,這是人物肯定自身意義的方式。透過重複這些空洞的人生台詞,他們得以告訴自己「懂得了什麼人生的大道理」。

他們說,從16歲到66歲,重複、悲哀、痛苦的永劫循環才是人生的真理。他們說,抱著希望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然而,在重複的句法背後,其實只是裝模作樣而已,每個角色都想要把自身的空虛翻譯成存在主義的真理。換個方式說,《大象席地而坐》把中下層中國社會的狀態投射成普世意義的虛無。
相較起來,世間的沉重在整部電影當中則是無言地厚實。影片的敘事多數時候是透過長鏡頭的橫搖帶出,讓人物的時空體驗能夠完整地傳達給觀眾。同時間,不斷改變的攝影機景框又把每個角色拘束在自己的框架當中,難以脫逃。在宏觀的劇情結構上,導演透過四位人物的敘事線帶出許多事件的片段,讓觀眾自己找出他們之間不同的視角,用錯綜複雜的交叉變換來帶出人物的困惑。
在微觀的鏡頭語言中,由於觀眾通常不知道下一步的發展,所以很難在景框當中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物上,只得隨著角色的視角探索那個我們依然很陌生的世界。
這些巡弋、探索的長鏡頭更讓劇情的轉折更為緊繃與突然:像是影片前半段,青年睡了表哥的老婆後,碰上表哥回家。兩人交換了幾句話後,在中景的表哥就突然一躍而下跳樓自盡,像是在畫面的右邊留下了一個破洞一般,類似的情景也出現在少年學校的爭執中。衝突在電影語言當中被淡化,卻讓人感到無言的糾葛——這些厚實的長鏡頭讓影片有了實實在在的立體感。
在胡波過世以後,他的教父貝拉塔爾懇請眾人買票進戲院觀看這部作品。影片用寓言開場的方式可能也讓人想起《鯨魚馬戲團》開頭那段關於太陽系的故事。兩人的影片風格背後都有著社會背景的來由。
對於塔爾來說,是柏林圍牆崩塌之後,後共產主義社會價值觀的崩塌。對於胡波來說,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遺產。兩人之間的差異,或許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形而上或是形而下的恐懼與戰慄。
塔爾作品當中,世間的物質總在沉默中昇華成超脫的精神、追求甚至是虛無:他的世界裡充滿了詩人與過客、狂風與落葉。《大象席地而坐》則總在世間的泥濘當中掙扎著,人物有著世俗的關懷與焦慮,他們覺得自己總是想著生命的意義,實際上卻處處受金錢束縛。說起來,銅臭或許早已決定了導演與這部影片的宿命。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1/11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