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想種出美味又營養的蔬菜,最應該注意的是植物的「根」

想種出美味又營養的蔬菜,最應該注意的是植物的「根」
Photo Credit: Max Pixel CC0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給蔬菜施肥,其實並不符合大自然法則,就像人吃速食,蔬菜也變得水腫且虛胖。要如何讓植物保有營養的生長呢?在《蔬菜美味的秘密》,使用自然農法的岡本順孝認為在栽種時,最該注意的是植物的「根」。

一般栽種蔬菜時,總是認為要施肥、避免使用農藥才能種出美味又營養的蔬菜。但日本自然農法達人岡本順孝提出,要種出真正有營養價值的蔬菜,不僅要避免灑農藥,「無肥料」也很重要。

給蔬菜施肥,其實並不符合大自然法則,就像人吃速食,蔬菜也變得水腫且虛胖。要如何讓植物保有營養的生長呢?在《蔬菜美味的秘密》,岡本順孝認為在栽種時,最該注意的是植物的「根」。

要種出營養蔬菜,植物的「根要長好」

如果將無肥料栽培的田地,和使用一般化肥的田地相比,可以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如果在同一時期將蔬菜分別種入兩塊不同的田地裡,會發現明明耕種的時間差不多,但初期的成長狀況卻是差很多,以至於大部分農家會很擔心是不是肥料用得不夠。但採取無肥料栽培的人卻不會因此慌張,因為作物成長的狀況最後會追上來。

事實上,未施肥的蔬菜初期成長狀況不佳,是因為植物為了取得成長所需的礦物質,會先拚命長根,至於地表上的部分就先擺在後頭。

無肥料栽培下的作物,會盡力伸長埋在土壤下的根,如此一來會有很多優點伴隨而來。比方說,就算是在風強雨驟的惡劣天候下,牢牢扎好的根能幫助植物不被擊垮;相反在雨水不足時,長長的根可以吸收到地下水,以保護在土壤表面的植物。

不論白米或蔬菜都一樣。植物的根,可說是它們的大腦、消化器官,也是它們的口、鼻、眼。植物會盡可能生根、延展,尋找土壤中的礦物質,吸收、儲存及利用取得的水分與礦物質。

不用肥料,植物要如何獲得營養?

土壤中的微生物會製造出植物成長所需的元素,不過,植物生長的條件當然不只如此,它還必須行光合作用。

植物是透過本身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後,會自己製造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澱粉。植物無法直接使用這些碳水化合物來生長,它們會經由植物莖部的韌皮部輸送到根部,保存在根部。

接著,待植物的根伸展到一定程度後,土壤中的微生物就會靠過來。這些微生物一般稱之為菌根菌。菌根菌附著在植物的根上,提供土壤中的氮和礦物質給植物,這是很驚人的工作。

植物從菌根菌那裡得來的氮素,這時會轉化成硝酸態氮的型態,但氮素也會和植物行光合作用所製造出來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形成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會構成細胞,成為植物的莖與葉。

由此可知,植物完全不需要人類就能成長,它們需要的是微生物的力量,以及大自然中的陽光和水。另外,也須借助蟲子之力。所以,我們只要利用植物生長的這個循環,就能在不施肥的前提下栽培作物。為此,最重要的是不要消滅土壤中的微生物,但也不須增加,而是思考如何維持現狀。

960fae0cd1bde5521d6674afe256d2b9
Photo Credit: 書傳媒

更重要的是土壤底下的狀況

要是給作物大量肥料,可想而知,它們就會變得怠惰。土壤表面既然含有大量礦物質,蔬菜就不會努力長根,而是想盡量省力。如此一來,作物長出的根會很少,只有土壤上頭的部分長得好。

如果真的害怕作物生病,最重要的應該是盡可能讓作物的根扎得更廣、更深。植物的根分佈得廣,也會有更多土壤中的微生物靠過來。這些微生物會和植物身上的內生菌合作,共同守護植物的健康。

因此,徹底停用肥料、農藥,想辦法讓植物盡量扎根,才是重點。給植物太多肥料,它們就不會努力長根,反正要吸收礦物質很容易,沒必要把力氣花在長根上。

什麼事都一樣,既定成見最可怕。我們現在必須做的,反而應該是傾聽作物的聲音。它們是真的想要肥料、需要農藥嗎?如果不想了解作物,我們的工作就還不算真的開始。

相關書摘

本文經書傳媒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