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特朗普愛死「他」的建議,才決心興建「美墨圍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超過了克林頓時期的21天,到底特朗普是因為「誰」的建議,如此強硬決意要興建「美墨圍牆」,到底來龍去脈和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就此,作者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創新歷史:超過克林頓時期21天

不經不覺,我們快將渡過21世紀首二十年,回望兩個世紀的變化,莫過於人們的物質生活明顯比20世紀好得多,但精神生活過得愈來愈不快樂。
這是因為每個人從社交網絡、媒體、教育掌握的資訊愈多,對人生期盼有翻天覆地改變,永無休止互相比較,中產渴望過富豪生活,若身在發展中國家,便設法到發達國家找出路(背後原因眾多,但追求目標更高是其一)。於是,生活質素、快樂指數成為國家或城市比照優劣的重要指標,而貧富懸殊、移民風潮亦成為當世重大議題(不管是合法或非法移民)。最近,美國因為後者陷入嚴重衝突。
如果你是少數留意「美墨圍牆」事態發展的香港人,你會看到目前最激烈的輿論,是數列出政府停擺一系列的後果,一面倒聚焦在特朗普的荒誕言論之上:
特朗普不惜令聯邦政府長期停擺到達第23天(超過克林頓時期21天),令數十萬公務員被迫放假、公共設施及非緊急服務停止,各種清潔、維修無人跟進,面對如此情況,仍堅持國會要通過57億美元撥款,興建只有象徵意義的「美墨圍牆」;而且是用其他跟墨西哥的交易「間接」填補這筆開支。
接著,他跟民主黨代表會面,在派完糖果之後便「拍枱走人」,不見得有誠意協商,完全不顧人民水深火熱。
說實話,如果可以投票決定這件事,筆者會投下反對票:不支持興建圍牆。然而,議論過程往往比簡單宣示立場重要,到底你贊成和反對的理據在哪裏,才是焦點所在,目前所見,沒有多少人能平心靜氣看待事件。
原初說興建圍牆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Sam Nunberg

整件事情的緣起,是特朗普多年前考慮參選總統時,聽信政治顧問山姆.努伯格(Sam Nunberg)生動的建議,他知道網絡民情是挑選政綱、落實勝選承諾的要旨,原則是Twitter轉載超過100次的話題都列入其中,有次他留意到「南部邊境移民」很有反應,於是想出一句漂亮口號:(興建美墨圍牆)讓墨西哥人付錢如何?相信我,沒有人比特朗普更懂蓋牆了。(可參考專輯《特朗普的美國夢》)
這句話由特朗普身邊紅人羅杰.斯通(Roger Stone)轉述,特朗普一聽簡直愛死它,大概是意念頗有氣派,完全迎合他的虛榮心、熱愛「龐大工程計畫」的人生經歷:無論是特朗普大樓(Trump Tower),抑或極盡奢華的賭場:泰姬瑪哈陵(The Trump Taj Mahal)都令他風光一時;更甚,連特朗普小時候跟哥哥玩砌高塔模型,也費量心思借走大量積木,興建自己感覺最宏偉的建築(有借無還)。不錯,特朗普這種性情,是難以自制的。
後來,「沒有人比我更懂蓋牆了」(Nobody can build a wall like me)這句話寫進了《總統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重整之路,將帶領世界走向何處?》(Great Again: How to Fix Our Crippled America)一書裏:
「我們必須阻止非法移民湧入,最好的方法就是蓋一座牆。很多人都說不可能—你要怎麼蓋一座撐住整條邊界的牆?相信我,我做得到。沒有人比我更懂蓋牆了⋯⋯我們的新牆只需要封守一千英哩的國界。⋯⋯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蓋了將近一萬三千英哩的長城⋯⋯相信我,這兩千年來我們築牆的科技進步了很多,我們跟中國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沒有毅力而已。」
不錯,這就是特朗普最初的概念原型,或者說,這是他取用了努伯格的概念原型,然後找了些人研究問題,寫了一整個章節解說。總之,特朗普真的渴望落成其事(原本技術上欲借鑑以色列圍牆,他遭遇國會阻擋後,現在不管是實心牆或鋼欄牆都希望做到)。
無可否認,特朗普近日向傳媒高舉的所謂理據非常脆弱。譬如,其陣營圖利用墨西哥難民槍殺美警事件,喋喋不休指非法移民是導致犯罪率上升的「元兇」,甚至他在電視講話中,用最多篇幅在控訴南部非法移民流入更多毒犯,然後毒品又害死大量美國人,言下之意,被害人數像「雞生蛋,蛋生雞」不斷累計,將之形容為「心靈和靈魂人道主義危機」。
可惜數據不說謊,美國《刑事司法中的種族問題》(Journal of Ethnicity in Criminal Justice)的研究顯示,從1970年到2010年聯邦調查局(FBI)犯罪檔案、美國人口調查數據反映,社區犯罪率並沒有因為移民數量有所增加,一如社會學副教授Robert Adelman總結:
「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在時間和地域跨度上都很大,提供了十分明顯的證據來說明,移民愈多導致犯罪率愈高這一推測站不住腳。」
為何有那麼多理據不用,特朗普偏偏要說「對抗移民罪犯」?

不過,許多人被特朗普轉移了視線,忽略了他輕輕帶過、欲言又止的盤算:「所有美國人現在正受到不受控制的非法移民的傷害。它會削弱公共資源、減少工作和工資。」
特朗普提及消耗開支的時候,沒有像批評毒犯問題時那麼「繪形繪聲、詳加論述」,沒有把心底話老實說出來,為甚麼?因為相比起來,呼喊美國人「請關心一下納稅人的荷包、你的工作」,遠遠沒有叫他們合力對抗「罪犯」那麼有震撼力,毒犯、毒品更叫人心生恐懼,他刻意棄用保守派智庫更強的理據,皆因它們不利煽動人心。
而他及其幕僚真正的立場,全都交代在剛才提及的個人著作裏,以下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還觸及美國處理移民潮的歷史、法案解讀等):
「聰明的年輕人從全球各地來我們這裡留學,他們接受全世界最頂級的教育;當他們畢業時,我們給他們一張畢業證書和一張機票。他們錯在哪裡?錯在太老實守法。這些菁英很想留下來,結果被我們送回原本的國家,最後他們就會用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和我們競爭。
但如果你是罪犯,或是非技術性勞工,或是躲避他國法律的逃犯,你就有辦法偷渡進我們的國家,還很有可能拿到好處之後再也不走了。⋯我的移民立場其實很簡單。我們應該修法,讓對這個國家有幫助的人可以更容易地在這裡合法居留,然後完全阻止罪犯和其他人非法移民過來。
⋯⋯我們可以加速申請移民的程序,可以獎勵傑出和有成就的人⋯⋯然後那些利用系統漏洞非法移民過來的人,永遠不該享有美國公民的權益。
所以,我反對讓無證移工還有其他非法入境的人成為公民,也反對能讓他們成為公民的所有途徑。」(不過,基於國家安全考慮,選擇性拒絕「某些國籍」的專業人士,則是另一回事)
答案相當明顯,特朗普最在意的其實不一定是「罪犯」(他心知肚明是少數),而是為數更多的非法勞工、低技術人士「湧入」美國,他抱持的根本是菁英主義(Elitism),由於地方移民局做法寬鬆,他相信這些移民會為社會帶來龐大負擔,搶走了各地菁英移民的機會,只有合法移民美國才能挑選他們的質素。當然,特朗普選擇不多談這些階級身分問題,因為「打壓弱勢」的形象比「對抗罪犯」有天淵之別,他不愧為煽動社會情緒的高手。
最終還是「菁英主義」,只是不欲宣之於口

美國共和黨、保守派智庫對這方面的研究,不會比英國、德國少,德國保守派比較各地移民政策,其中就喜歡用「認知資本」(Kongnitives Kapital)、「知識資本」來支撐跟特朗普一致的立場。
簡單來說,就是評估一個國家增加「哪些人」才能變得繁榮,認為必須全盤考慮他們的「智能」背景,包括:基因、家庭教養、學校教育、才能、同儕等,在國內的能培養則培養,從外來的能篩選則篩選。
學者蒂洛.薩拉辛(Thilo Sarrazin)說得相當直白:
「所有與外來移民的經濟效應有關的報告,都提及了外來移民相較於當地居民的能力,即使有正面效應也不顯著,總計不到淨實際收入的百分之一。只要外來移民的素質低落,正面效果就會受到最低薪資限制或是造成反效果。
⋯⋯生活中,有時人們創造的資源遠遠不及自己消耗的⋯⋯耗費成本一旦大於創造出來的價值,社會的繁榮程度便會下降。如果人們欲思考外來移民能否帶來經濟效益,就應該要明白這個簡單的邏輯關係。
⋯⋯香港、加拿大、愛爾蘭及紐西蘭一直以來總吸引著認知能力高於平均值的移民,因此他們在國際上的水平亦保持領先。此外,所有歐洲國家和美國移民的認知能力皆明顯低於當地人口的平均值。」
美墨邊境移民潮無法迴避,特朗普要建立歷史功績

說到底,美國近十年相當激烈的辯論,就是圍繞著從墨西哥湧入的移民潮。早在2005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一篇名為〈A Mexican Manual for Illegal Migrants Upsets Some in U.S〉的評論,鮮明控訴墨西哥當局竟然有「小冊子」教導國民如何偷渡到美國,除了水路之外,還有如何「保命」橫過亞利桑那州(State of Arizona)沙漠地帶入境,未至於中途脫水而死,甚至建議他們有心理準備,一旦偷渡失敗,千萬別跟美國邊境人員說謊,更不要武力反抗,意味遣返後總有第二次機會。
墨西哥政府婉轉解嘲,大意是指所謂小冊子、指南,不過是漫畫形式希望國民「了解」偷渡的危險性,任何決定要顧及自身安全。我們自然明白,這根本是基於政府無法阻止這些「墨移民」,無可奈何之下變相默許、接受現實,盡可能減少人命傷亡。在十多年前,已有呼聲要求美國應想辦法收緊各種移民政策,應付南部源源不絕的人口湧入。
經過漫長的時間發展,墨西哥非法移民潮變得愈來愈有組織,不過兩個月之前,傳媒跟進當地「大型移民團」(Migrant Caravan)的出現,主要是一些民間組織出於人道考慮冇系統整合「墨移民」,令他們未至於被那些人蛇集團、毒犯組織利用,受盡不必要的威脅。
那些人蛇集團會設置一系列偷渡跳點或中途站,收取非法移民達9,200美元協助他們入境美國,有些婦女若未能償還借貸,更可能被迫賣淫,變成了犯罪集團的大生意;於是,民間組織如「無國界人民」(Pueblo Sin Fronteras)等顧及他們安危,認為既然這些人的偷渡意志無法阻止,倒不如「人多好辦事」,集結起來互相分工和幫忙,免受綁架等侵擾,保障性命財產,曾有「移民團」人數多達一萬人,其餘分散的有數百至數千人不等。

儘管,一些支持特朗普立場的傳媒,用帶有羞辱成分的「蠻族入侵」形容他們,說美國快像古羅馬城一樣淪陷。然而,知識分子理性的擔憂還是有的,正如史蒂芬.金恩(Stephen D. King)剖析:
「美國的人口普查估計,到了2050年,美國將有一億三千八百萬說西班牙語的公民,幾乎占總人口的一半。⋯⋯數個世紀以來,美國以『大熔爐』之姿吸引移民,但這塊招牌可能將要擦不亮了。
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將近五分之一的合法移民(一千多萬移民之中的一百七十萬)來自於墨西哥。這種大規模的移民會更難融入美國社會。大批來自共同國家的移民可能聚集在一起,進而缺乏學習英語和其他技能的動機,讓自己下一代能在『自由的國土』(land of the free)獲得更好的機會。此外,美國將逐漸分裂成說英語與講西班牙語的兩個地區。是否會產生這種分裂仍待討論⋯⋯」
如果說,當年德國大受敍利亞難民衝擊,令國內移民潮爭論白熱化,那麼,美國近十年則大受墨西哥移民潮衝擊,在奧巴馬時期未至於嚴重升溫,可是,到了特朗普主政已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
問題並非無中生有,但特朗普做事偏愛炫耀、鋪張

意思就是,美墨邊境衝突不全是特朗普誇飾、無中生有之說,而且,墨西哥政府在發展經濟和邊境問題,顯然難辭其咎。
只是,特朗普喜歡用鋪張和形象化的方案,利用建牆一事有灰色地帶(無可無不可),增聘大批邊境人員,為求短期大增偷渡難度,力阻非法移民越境,那怕換來的是5%、10%的成效,他都要設法促成它。亦由於他難以將「菁英主義」宣之於口,便把美墨圍牆全面訴諸跟「非法入境罪犯」開戰,觸發傳媒嘲弄他扭曲事實、謊話連篇,從而呈現他的立場「毫無意義」。
現在我們明白,特朗普只要粗略從智囊團知道一項政策有其實際意義,他的狂人嘴臉一點也不在乎有識之士如何說話,其他人是否完全掌握理據,而是自詡以最煽情的用語,率性地促成其事,期間軟硬兼施。他曾說過最討厭無謂的規條,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做事,只要最終成事則可。至於最後是否真要頒布緊急狀態令,則屬後話,筆者認為機會不大。
總之,他的如意算盤是一旦圍牆落實,形成了新的政治外交氣氛,他便會據此在美墨外交、貿易協議、移民簽證上施加壓力,以外交強勢補回國內損失。如此,迫使墨西哥不敢再懷疑美國的強硬態度,要跟進國民不斷湧至美國的問題,不能持續以非法途徑回饋親屬。平心而論,建牆儘管是治標不治本,成本效益大有疑問,卻稱不上毫無意義。
建牆治標不治本、價值倒退一百年

特朗普最有問題的地方是短視、急功近利。一方面,美墨圍牆充其量只是提高那些零散、一小批移民團的難度,隨著偷渡的成本、門檻愈高,長遠他們唯有倚靠犯罪組織的資源和人脈幫助,用更迂迴的方式偷渡到美國,間接壯大了人蛇集團生意。
另一方面,國家、社會、文化離不開心理因素,美墨圍牆一旦建成,猶如把美國宣揚、塑造成漠視弱勢的地方,人道立場不再是美國閃亮的價值之一,純計算經濟效益大於一切,變相告訴世界文明的倒退:面對條件不足者,若非我族類(不是自己人),大可任由其自生自滅。
此外,美國極可能錯失了真正解決問題的機會,如仿效德國近年修訂《移民法》的智慧,好好思考如何放寬合法途徑、透過內政管理疏導不同的移民潮,區分難民與各類移民,再讓不同條件人士有合適出路。
說起文明的倒退,筆者想起一百年前,美國曾推出所謂《掃盲法》(Literacy Act,原稱《1917年移民法》),當中不離「那個時代」的菁英主義,例如,它禁制以下人士移民美國:
低能、弱智、罪犯、乞丐、瘋子、同性戀、酗酒者、癲癇病患者、16歲以上卻無法讀寫人士、精神或身體有缺陷者、一夫多妻家庭、無政府主義者等(部分主要指亞洲人)。
世事就是如此諷刺,原本自二次大戰以來,美國可是引領世界推向文明的第一大國。
最後,筆者留下一段話,供諸位深思:
我們通常在受到打擊的時候,才會偶爾清醒起來,頓時有感世間一切不是理所當然,它充滿變幻和條件局限。遺憾大部分日子,我們都會為自己擁有的「好東西」,感覺理所當然,例如豐厚財富、美滿愛情、滿腹才學等等。
很少覺察那些優勢可能來自出生地、家庭、教育、機運和時代,只是不同人受惠的比例有別,有時候,連努力奮鬥是否得到效果,也與置身的環境息息相關。
到底人生在世,何謂優勝劣敗?何謂文明價值?你心中又有怎樣的理解?

延伸閱讀:
- 特朗普及早封殺中國「利用台灣」干擾談判、助台灣長遠自保
- 中國密謀讓香港接手「中國製造2025」、美國或「冰封」香港關係
- 「習講話」受盡誤解:《紐時》搞不懂習近平為何說話沒重點、真相如何?
- 揭中國底牌:對準加拿大的原因、特朗普啟動「反諜戰」
- 【華為暗戰】全面剖析孟晚舟事件發展、張首晟死因有可疑嗎?
- 特習會的盲點:特朗普為什麼接受習近平「乞和」?
- 習近平新手段:利用特朗普性格弱點、緩和中美局勢
- 揭開習近平急變調、突然珍惜香港的「真正原因」
- 特朗普「變色龍」談判術:設陷阱引中國入局、別錯判美國選舉
- 習近平最大考驗:美國要令中國在南海受盡屈辱
- 【這才是新冷戰】為何中國變成了美國的首要敵人?
- 習近平仍未摸透「特朗普作風」,美國打亂了「北韓、中國」章法
- 金正恩的女人:李雪主是「和談」的潛在誘因?—隨談韓半島
- 【一時】Google巨擘沒你想像中高傲、比爾.蓋茨誤解了哈拉瑞
- 【一時】哈拉瑞:我21歲才承認是同性戀者、別再死抱宗教和國族主義
- 匯豐銀行顧問:是美帝退場成就了中國 成也科技、敗也科技
- 修憲真相:習近平努力迴避兩大禁忌,借力於「民主退潮」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