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為什麼腳痛常常是窮人的病?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為什麼腳痛常常是窮人的病?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裡再提醒一次,別人行不是你就行,穿拖鞋跑步需要更強健的雙腳,尤其有扁平足或其他足部問題的人絕對不適合。有這種跑者和我辯稱:「這樣比較自然啊!」我都回說:「我們明明就是跑柏油路,哪有什麼自然?」都市人馴化的雙腳要野放,恐怕還有一條長遠的路。

現代人的穿鞋文化,讓我們的筋骨大多缺乏鍛鍊,不是那麼強健。對於涼鞋、拖鞋,雖然也沒有絕對好與壞的建議,但也不能因為圖方便或美麗,而輕視了潛藏的風險,否則後果將會令自己悔恨終生。

視場合適度使用夾腳拖鞋、涼鞋

穿夾腳拖進行戶外活動,風險比涼鞋還高,因為缺乏繫住腳跟的細帶子,對腳的負擔更重,包覆性更不足。

再者,夾腳拖和腳之間只有在大拇趾跟第二指之間有接觸,走路時所有的施力,全靠那兒的腳肌群拉住拖鞋行走,除了皮膚容易磨破、起泡外,更重要的是,每走一步路,腳的大拇趾和腳板都需要有一個往上勾的力量,讓夾腳拖不至於會飛走。長久穿下來,容易讓小腿前面的肌群,也就是伸直肌或是腳掌背區的肌群,比如伸拇趾長肌、伸趾長肌、前脛肌......等產生過度疲勞的現象。

當然,這些都不算是大問題,特別是在方便性十足、又可呈現美麗自信的雙重誘因下,穿涼鞋或夾腳拖並無不妥,只是別忘了,它們畢竟只是工具,你需要了解使用上可能產生的後遺症或風險,注意勿使用過度或在不適當的場合使用即可。

穿Y拖路跑好不好?

近年來很流行馬拉松路跑,其實我也是愛好者之一,甚至也參加了不少的三項運動鐵人賽。這些長時間參加路跑活動的人成千上萬,同樣也衍生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穿Y拖跑步好不好?」

所謂Y拖就是一般人說的夾腳拖鞋,但跑步用的Y拖和一般的夾腳拖鞋還是有所不同。雖同樣沒有包覆性,但這種Y拖的繫帶會較為往後延伸,加強與腳部的適合性,而且鞋子底部會帶有一些足弓支撐,單一材質輕巧、脛前肌負擔不大、不需綁鞋帶、價格超便宜、沒有進水的問題,鞋底也有某種緩衝性,一般跑者穿這種拖鞋也不穿襪子,似乎很不錯。但是,人生就是有一個但是,穿這種鞋也有很大的問題,就是後跟沒固定,跑起來啪嗒啪嗒很吵,且沒穿襪子造成的磨擦還是免不了,鞋底緩衝比起正常運動鞋還是比較差。也由於本質仍是拖鞋,跑起來腳趾勾的動作還是略大,造成肌肉使用模式與一般人不同。但這些問題有些人可以藉由訓練克服,並且很開心地自稱為「Y拖跑者」馳騁在馬場(馬拉松場地簡稱)上。

不過這裡再提醒一次,別人行不是你就行,穿拖鞋跑步需要更強健的雙腳,尤其有扁平足或其他足部問題的人絕對不適合。有這種跑者和我辯稱:「這樣比較自然啊!」我都回說:「我們明明就是跑柏油路,哪有什麼自然?」都市人馴化的雙腳要野放,恐怕還有一條長遠的路。

「夾腳拖穿不住」是個大問題

如果某一天你發現「夾腳拖穿不住」,那就是個大問題了。這種因為神經病變或神經斷裂等問題,造成腳背前面的肌群麻痺,所產生的案例也很常見。

例如,曾經有位檳榔西施,因為一直翹腳,一隻腳壓著另外一隻腳的外側,也就是壓到總腓神經上(總腓神經管的是腳趾頭和腳掌往上的力量),一直坐著不動,由於翹腳的時間太久了,也沒有換姿勢,壓久了,下壓的力量就讓神經產生某種程度的麻痺,造成剛才講的情況,一穿夾腳拖,拖鞋就會掉下來。(見下圖)

另外,還有一些中風過的病患,因為腳勾不起來,穿拖鞋也會一直掉,除非拖鞋後面加上一條帶子,才有辦法穿。另外有其他的神經疾患也可能產生這種垂足的問題,例如我曾有患者因垂足容易扭傷來診,結果最後診斷是漸凍症。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第85頁)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提供

眼鏡小醫多告訴你一點:如何保護足部、預防足患?

  • 每天護足
  1. 每天用溫水清洗足部,然後抹乾,趾縫間尤其必須保持乾爽。皮膚乾燥,可使用潤膚霜,但不要塗抹趾縫間。
  2. 定期修剪趾甲,趾甲不應過長或太貼近甲床,修剪時應平剪留邊,若趾甲角太尖,可將趾甲角銼滑。
  3. 少活動者應每天做足部及腳趾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及肌腱平衡。
  4. 不應用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塗抹任何足患。
  • 利用洗澡的時間,經常檢查雙足

若有以下情況,應找出原因,及早治理(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1. 觀察皮膚顏色是否正常,有沒有紅腫、乾燥現象和裂縫。
  2. 有沒有水泡、損傷或嵌甲(內生甲)。
  3. 皮膚有沒有搔癢、麻痺、痛楚、冰冷或灼熱感覺。
  4. 足部有沒有變形、關節疼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時報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朱家宏

腳痛、腳麻、拇趾外翻總是治不好?
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老是復發?
那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找對醫生!

只要找對醫生,對症下藥就能事半功倍,
重新擁有健康的腳絕對不是夢!

  • 足踝專科醫師親自執筆

本書由台灣極少數專精足踝專科的醫師親自執筆,提供親身看診實際病例。如果有相關腳部問題,可以在其中找到參考建議,進而改善腳部困擾。

  • 完全圖解腳的疑難雜症

書中收錄近百幅圖解,詳細解釋關於腳的各種疑難雜症。除了腳痛的相關治療,更破除一般人對於腳部保健的迷思,讓你越走越健康。

  • 腳的問題與困擾完整收錄

本書囊括腳的基本保健、拇趾外翻、腳踝扭傷、凍甲、腳麻、足底筋膜炎、糖尿病足、扁平足等腳部常見困擾,也收錄了各種腳部複雜創傷並說明要如何正確且有效的治療。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我們的腳包括26塊骨頭、56個關節與118根肌腱,
必須承受走路時2倍、跑步時6倍的身體重量。
事實上無論是生物力學還是治療技術,腳的治療都跟一般骨科醫學有所不同。

歐美與日本早已將足踝醫學視為專科,從鞋子、鞋墊、復健到診療或手術,
都是足踝專科醫師研究與服務的範圍。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專業解說,搭配圖解方式,詳細說明各種關於腳的困擾,
破除治療腳痛的不正確迷思,協助一般大眾建立腳部保健的基礎知識。

getImage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