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出中國》:20世紀初的中國,被視為落後的「混種」國家

《滾出中國》:20世紀初的中國,被視為落後的「混種」國家
Photo Credit: Sidney David Gamble @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是古老的,充其量是靜止,最糟的是落在進步與現代的世界之後。這種形象普遍流傳。一九一一年,美國社會學協會會長描述中國是「歐洲中世紀再現」。

另外,瓦利從沒到過中國,而布蘭德擁有在中國工作三十年的威信。布蘭德曾是《泰唔士報》駐上海記者長達十年;吉伯特在中國待了十七年,多半從事新聞工作。任何到過中國的人都可以寫一本關於中國的書(而且許多人真的就這樣寫了)。但是中國沿岸的記者壟斷來自中國的報導,尤其是主導公共言論、報導中國與其困境的記者。提到中國就會想到瓦利的文章,但是通商口岸的編輯,例如伍海德(H. G. W. Woodhead)、筆名為「帕南・威爾」(Putnam Weale)的柏群・萊諾克斯-辛普森(Bertram Lenox-Simpson)與葛林(O. M. Green),他們如同布蘭德與吉伯特,都是出版商和雜誌編輯為了大量即時報導中國動亂而尋求的對象。這些作者很樂意撰文,不光是為了謀生,還因為他們是社運人士或遊說專家,拿著中國的病灶與缺陷當成鐵證,捍衛外僑在中國的特權。帕南・威爾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工部局擔任公關。

一九三○年葛林被英國外交官除去《字林西報》的編輯職務後,在倫敦受聘為上海的硬派人士遊說。伍海德是一九三一年中國沿岸英人社區反對修約與托爾布恩事件的主要煽動者。吉伯特早期在中國假冒藥商,這個經驗可能也蠻實用。出售「專治臉色蒼白的威廉博士粉紅藥丸」是個踏板,讓他以中國權威的姿態兜售資訊贗品。

相關書摘 ▶《滾出中國》:小羅斯福要求老蔣任命美國人當統帥,簡直是奇恥大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滾出中國:十九、二十世紀的國恥,如何締造了民族主義的中國》,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畢可思
譯者:胡訢諄

集粗暴、憤怒、野心與矛盾於一身的二十一世紀現代中國,從何而來?
亟欲擺脫,又同時緊抓不放過去恥辱歷史的中國,又將前往何方?

「中國以民族主義為重,而中國重視者,人人不得輕忽。」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掌權間的歷史,進一步述說北京政府如何站在過往基礎上推進「新中國」,外強如何在冷戰期間與中國建立關係,而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之後的中國又是何模樣。

本書呈現的並非中國現代史的全貌,卻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今日,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國,在國際各處以強權姿態橫行,不斷上演著古怪、敏感、霸道又愛鬧脾氣的外交風格。然而強國的背後,卻是兩百年來沉重的屈辱,以及未竟的中華偉業。使用「玻璃心」一詞時,我們亦無法忽略「中國」這個名字身上背負著討回百年公道的心理脈絡。

「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

滾出中國
Photo Credit: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