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出中國》:小羅斯福要求老蔣任命美國人當統帥,簡直是奇恥大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國專家在中央政府掛名並坐擁高薪,安撫他們的外交官。互相競爭的軍閥也提供資源,包括國民黨,讓各種外國的軍事與其他顧問瓜分。
文:畢可思
自從一八四○年代西方人開始居留中國,便開始出現「愈多外國勢力在這裡愈好」的想法。外交官和商人信心滿滿地認為,就算貿易沒有提升「文明」的程度(以歐洲人和美國人的認知標準而言),也會為國家帶來無比的財富。愈多貿易,國家和人民就會愈強盛,同時「無知」、「迷信」和「殘忍」的社會習俗就會衰退。基督教傳教士搭著最早開往中國的船,志在救贖中國,透過基督教的戒律與價值重新塑造中國社會。多數商人會為了謀求更多利益滿口天花亂墜,而許多傳教士則只專注在快速救贖個人靈魂。但是,對於那些維護外商或遊說政府增加更多通商口岸的人(最早先開放了五個,一八六○年後又開放了更多,但數目還是有限)來說,這種西方人有利中國的想法便成為了必要說詞。儘管如此,許多地方仍有人誠心相信這種想法。
一八六三年,總管大清帝國海關署(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的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將中國的進步視為己任,監督各式各樣的計畫。雖然赫德任職於世俗機構,卻是個擁有虔誠信仰的人,這一點也影響他建設中國的目標。海關署善盡了核心功能:評估關稅、管理進出中國的貨物。但海關署也為清朝培養一群專家,以及為中國缺少的專業技術建立了招募委員會。一八六○年代,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強化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但其成就卻遠不只於此,包括翻譯計畫、翻譯學校、公共衛生、醫學與科學行動,此外也建立燈塔、繪製河流與港口路線圖、成立西式郵政。海關官員忙於發展與教育計畫,發起反對纏足和殺害女嬰的運動——兩者在外國人心中都是非常嚴重的議題。相關人士一致認為自己的作為都是好的。
出於實際的理由,部分傳教事業很早就著手進行醫療與教育工作。起初,這純粹是招攬聽眾的方法。這就可憐了醫院裡頭患有頭痛的病人:傳教士醫院的等待區沒有一刻是安靜的,因為那裡可以留住一定數量的聽眾,福音派便以他們為傳道目標。傳教士學校的學生不只上課,也學習詩歌和祈禱文,以及基督教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舉止。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的思維開始發展起來,更為強化了這些活動,除了繼續本來的傳教目的,也開始致力將這種思維拓展到其他領域。醫院、學校、大學成為傳教士重要的著力點,它們不再只是宗教的附屬機構,而是基督宗教活動的主要推手。
針對教育、社會、產業等越來越多的行動中,基督教青年會(YMCA)是主力。傳教事業是分布範圍最廣泛的外國勢力——中國百分之九十五的縣市都有基督教的身影。理想上,傳教士也能就地回應危機,也能在饑荒或水災時向他們的國際支援單位遊說協助。著名的有一八七六至七九年華北饑荒時期高度參與的山東義賑會(Shandong Famine Relief Committee)、一九二一至二二年的華洋義賑會(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等。這些團體將傳教事業融入清朝與共和體制的大眾生活,也促使更多傳教團體從事宗教以外的活動。
晚清與共和體制初期的改革中,也能見到外國顧問與專家的活躍。赫德在之前相當與眾不同,因為他獲得了高階官員的青睞,但卻不是以外交官的身分。但是,到了一九二○年代,每個政府機構似乎都有自己的顧問,而各個帝國在中國的競賽也變成在各處室安插專家的競爭。這種作法成為借貸談判的固定手段,而且能夠控制中央政府機構,日本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二十一條》就是明顯的例子。
一九一四年,中國政府內有荷蘭、德國、義大利、日本的財務顧問以及美國、日本的憲法專家;國防部有德國、日本、法國專家;交通部的顧問來自德國、法國、丹麥。前《時代》雜誌記者,澳洲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深受袁世凱總統器重。另一個英國人,前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巡長布魯斯(C. D. Bruce)為警務提供建言。政府的法務顧問是比利時人。其他尚有省分層級的顧問以及較基層的顧問。他們就像獵鷹一樣看著彼此的顧問,注意其他國家可能會獲得什麼利益。這些人有的全心投入工作;有的對得起專業;有的消磨時間以累積通常相當優渥的薪水。
一九二○與三○年代是顧問和專家獲得機會的黃金時期,有政府開出的高階職缺,也有自由業者高價兜售專業知識給任何願意付錢雇用他們的小牌將軍。外國專家在中央政府掛名並坐擁高薪,安撫他們的外交官。互相競爭的軍閥也提供資源,包括國民黨,讓各種外國的軍事與其他顧問瓜分。光譜的一端是接續赫德的安格聯爵士,他緊緊看著共和體制的荷包,理所當然地成為總統聽信的人。
而光譜的另一端,是一隻手臂留在加里波利(Gallipoli,譯注: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一次大戰期間,英法為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利支援俄國,並占領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故由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島登陸的戰役)的英國人「獨臂」薩頓,自私貪婪、身懷軍事戰術經驗的他來到中國,幫助張作霖的軍隊改良壕溝迫擊砲。這種專業水準參差不齊的現象一路持續到一九二七年之後的國民政府。一九三三年後,德國軍事顧問提供國民黨軍隊關鍵的訓練。先是蘇聯,接著是志願的美國飛行員協助飛虎隊(Flying Tigers)在空中對抗日軍入侵,英國則掌握海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