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小河川,大輸出:台灣山地集水區河川的碳輸出

小河川,大輸出:台灣山地集水區河川的碳輸出
Photo Credit: Max Pixel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間不斷交換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那麼河川在整個碳循環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腳色?小型的山地集水區又為何會引起國際科學家的關注?臺大地理系黃誌川老師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長期的河川監測,以下是我們的重要發現。

人類活動對地球碳循環帶來的影響是一連串複雜且動態的變化,因此科學家有必要對碳在地球每個環節的移動有更全面性的瞭解,以具體量化和模擬環境變遷下的碳循環。

目前,我們對高山小河有機碳的總含量與輸出量已有初步的認識,但還無法明確的區分這些有機物的來源、組成、移動路徑以及河川內部生物作用。未來我們將加入同位素和光學分析等新技術和方法來增進對河川有機碳的認識,舉例而言,穩定同位素碳13能用以追蹤碳的來源,三維螢光光譜分析可辨別溶解性有機物的組成,而經由現地的觀測與室內的培養實驗,則能進一步分析生物生產與降解有機碳歷程。若我們能透過這些有系統的監測與分析,瞭解小型山地集水區的碳循環,便能有效評估或預測環境變化和集水區經營方式對有機碳輸出的影響,同時為全球碳循環提供新的科學知識。

更多的研究成果請參閱:

  1. Bao, H., Lee, T.Y., Huang, J.C., Feng, X., Dai, M., Kao, S.J., 2015. Importance of Oceanian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SMRs) in global land-to-ocean output of lignin and modern biospheric carbon. Sci Rep 5: 16217.
  2. Lee, T.-Y., Lee, L.-C., Huang, J.-C., Jien, S.-H., Hein, T., Zehetner, F., et al., 2017. The dynamics and export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from subtropical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during typhoon and non-typhoon periods. Biogeosciences Discussions: 1-34.

本文經GeogDaily地理眼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