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達斯奈基》︰電影故事並非完整作品,還得加上你的體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部作品試圖觸及的問題很多,從遊戲設計到人的命運,以及你自以為自己擁有的自由意志。電影牽出好幾個線頭,試圖承載太多意義,但事實上這種多選擇電影背後可能要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所以反而鉗制住了它的發展。
在一個悠閒的週末午後,我們一行十來個人,相約一齊看《黑鏡》系列最新的劇場版《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當遇到需要觀眾選擇的部分,就爭相喊出自己的答案,哪個答案呼聲多,就讓角色選擇哪一條路。
《黑鏡》是具有科幻未來感的系列英劇,連載至今已有4季。它的電影選擇投放在網絡平台Netflix上線,也是因為這個電影備受關注的「交互」設計在網上比較方便完成:在影片全程中,角色會遇到很多不同的選擇,這時候觀影者需要點擊其中一個——例如在某一刻,它會在畫面下方問你,主角應該選擇進門去看醫生,還是去尾隨另一個角色?
你必須在十秒之內迅速反應,否則它就會默認選擇第一個選項。(編按︰根據測試,當抵達結局後重回相同選擇時,如沒有反應系統會改選第二個選項。)
巧的是,那天在座觀影的朋友,有好幾個來自遊戲設計產業或者做遊戲研究。在他們看來,這部電影這種交互設計,本身已經非常接近遊戲的理念。

這種通過選擇開放結局的故事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陌生:我小時候就在書上讀到過這樣的童話,作者在最開頭寫了閱讀指引,在每章的最後會留下提問,不同的選擇會指向不同的章節。那個童話會有不同的劇情走向,最後至少有6個結局。然而我小時候並不覺得那個童話太有意思:這個號稱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體驗的故事,其實不同選項經常會把你重複引回一樣的劇情,而主線故事事實上也差不多,大部分內容乃至結局都大同小異。
《潘達斯奈基》也面臨一樣的問題。之前不少觀眾反映觀影過程沉悶,玩出了一條路線之後,經常進入重複的套路,整個故事也相對簡單,形式大於內容。電影講述一個八九十年代的年輕遊戲程式員,進入一個新公司,設計他心目中的遊戲,卻在創造過程中逐漸面對自己的童年陰影和心魔,並逐步感覺自己被神秘力量操縱,最終一步步走向失控的故事。有的結局很短,走了兩步故事就結束了;有的故事相對比較長。
但總的來說,大多數結局都是主角設計這款遊戲,最後在市場上得到的評價是高或者低,而未必會回應太多故事中間的懸念和發展。這實際上更接近一個遊戲,你通過不同選擇,最後獲得系統的不同評分,劇情則顯得單向、線性,不太完整。只有一兩個符合大眾觀影習慣的、情節和解釋比較完整的結局,在多次嘗試之後,你可以抵達那裡。

因此這個電影是不太滿足觀眾對傳統電影的預期和習慣的,因為它並沒有交出一個豐富完整的故事。但當整個觀影結束之後,我們一群人還是有不少大呼過癮,並且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討論。因為當你把這個作品視作一個試驗品而非傳統電影,一個試圖去模糊遊戲與電影邊界的嘗試,就會發現它在創作中做出了很多探索。
在觀影之前,有不少評論提及這部作品是對「浸入式體驗」觀影的嘗試,最開始以為指的是這種決定主角行動的交互,而當實際看下去之後,發現遠不止於此。電影其實利用了這種選擇權,把觀眾隱隱地變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故事情節裡面,主角逐漸發現有人在控制他,安排他的選擇,開始尋找這個幕後黑手,而電視前的我們很清楚,他尋找的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豆瓣網中一條評論是這樣寫的:「每次男主大喊:『是誰在控制我,是誰?』我真的發自肺腑的想要站起來大喊一句:『是我!是我!是我!』」
在故事中,主角甚至有好幾次試圖擺脫觀眾的控制:有一個可以讓他突然抓耳撓腮的選項,而當你做出這個選擇之後,主角難以置信地看著自己不受控制突然動起來的手,拼命地用另一隻手壓住自己。

這種創意其實是一個經典的命題:虛擬世界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被設計安排的,直到有一天發現了控制自己的神秘力量,從而觸及到世界的邊界。哲學小說《蘇菲的世界》就是這種類型,故事主角在哲學討論中逐漸發現自己活在一本小說裡,最後試圖逃出小說,朝現實世界撲面而來。
這種命題背後是人類面對自己命運的一種亙古的幻想和恐懼:我的人生是否其實早就被人設計?我有沒有可能只是巨大棋盤上一顆棋子?而當我意識到這種力量時,我的自由意志有沒有就此覺醒?倘若這個故事能夠在這個層面上深入下去,敢於讓主角在至少一條支線上直面觀眾,直接與觀眾對話甚至試圖跳出屏幕,這個故事的意義不會一樣。可惜的是,這種互動在彩蛋層面淺嘗輒止,觀眾在劇情的作用沒有被徹底探討,而這個點子在用了這一次之後沒有發展下去,失去了開山的機會。
除了虛擬角色覺醒的想象之外,作品還試圖去探討浸入式遊戲的意義。故事中主角要設計的遊戲,就是一個通過玩家選擇,決定遊戲角色命運的遊戲,事實上跟我們觀眾在做的事情一模一樣,而主角設計的遊戲,又是基於電影裡的一本這種形式的流行小說。而在每個遊戲結局最後,其中一個角色會出來談一點遊戲的意義。

這部作品試圖觸及的問題很多,從遊戲設計到人的命運,以及你自以為自己擁有的自由意志。電影牽出好幾個線頭,試圖承載太多意義,但事實上這種多選擇電影背後可能要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所以反而鉗制住了它的發展:我們看到的90分鐘故事,因為涉及到各種可能性,實際上可能拍攝大量各類平行世界的發展素材,所需要的資源遠比我們看到的更多。這種局限使得它只能拘泥於較為簡單、單向的故事線,提供不了差異更大的多重結局,但新嘗試的野心又使得它試圖在一個簡單作品中塞進不少關於命運的終極命題。而恰恰因為如此,無論以傳統電影觀眾、還是傳統遊戲用戶的眼光來看,這個電影都難以令他們滿意。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