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吃什麼》:從乾隆南巡菜單,一窺如懿失寵的秘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論誰是乾隆最討厭的妃嬪,大約只能是被廢的皇后那拉氏了。乾隆皇帝大概怎麼也無法想到,在他死後數百年,他最討厭的妃子居然可以成為電視劇最熱門的IP之一,短短10年不到,那拉氏已經從《還珠格格》中的壞心眼皇后,一躍成為《如懿傳》中為愛倔強的絕代佳人。
文:茄子圓兒|插畫:TIUGIN
「如懿」失寵的秘密
作為清代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如此厭棄?這就要從乾隆三十年的南巡說起。
誰是乾隆皇帝最愛的女人?這大概是一個千古之謎,是與他結髮情深的孝賢皇后,還是為他生下長子的哲憫皇貴妃,抑或是後來當上嘉慶皇帝的皇十五子之母孝儀皇后,又或者是民間傳說的「香妃」?這位風流天子在位60年,後宮嬪妃如流水一般,實在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不過,要論誰是乾隆最討厭的妃嬪,大約只能是被廢的皇后那拉氏了。乾隆皇帝大概怎麼也無法想到,在他死後數百年,他最討厭的妃子居然可以成為電視劇最熱門的IP之一,短短10年不到,那拉氏已經從《還珠格格》中的壞心眼皇后,一躍成為《如懿傳》中為愛倔強的絕代佳人。
有一個問題一直為所有人猜測,那拉氏究究竟是何時被廢?在南巡的船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的菜單裡,卻暗藏玄機。
這一年,是乾隆三十年(1765)。元宵節剛過,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開始了,
這次南巡的隨行者是皇太后、皇后(即那拉氏)、令貴妃、慶妃和容嬪(即傳言中的「香妃」)。
當年二月初十乃是皇后的生日,乾隆的南巡車駕駐蹕江蘇淮安府桃源縣(今泗陽縣)陳家莊行宮。這一天,乾隆給皇后那拉氏過了一個歡快而熱鬧的生日。據當值史官的記載,皇后千秋節之日,帝后同堂,賞賜有加,「備極歡洽」,早晚兩次還賜予了菜餚。
賜菜,就是皇帝把自己的膳食送給嬪妃和大臣,據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七日御膳底檔的記載:乾隆皇帝在九峰園吃早飯,用折疊膳桌擺:鴨子火燻汆豆腐熱鍋一品、燕窩火燻肥雞絲一品(此二品係宋元做)、羊烏叉燒羊肝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高恆進酥雞一品、燕窩汆豆腐一品、水晶肘子一品、糟鴨子一隻、雞蛋糕一品、卷澄沙包子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隨送鴨子肥雞蘇片燙膳一品。額食三桌:餑餑九品一桌,內管領爐食四品、盤肉四品,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吃完飯,乾隆下旨,賞皇后汆豆腐一品、令貴妃肥雞一品、慶妃糟鴨子一品、容嬪攢盤肉一品。晚膳吃完,4位嬪妃依舊得到賞賜,皇后得櫻桃肉一品,令貴妃得鴨子一品,慶妃鴨羹一品,容嬪得到的則是一盤小餑餑。雖然只是一盤菜,雷霆雨露,莫非天恩,這當然是榮寵和恩遇的表現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4位嬪妃的膳單中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細節。容嬪出身回部,她的飲食多為羊肉,在山東時,當別的嬪妃被賜予「五香豬肚」和「豬皮凍」時,容嬪的賜菜是「羊他他士一品」。而令貴妃顯然更對家禽類感興趣,她的膳食中,不是「肥雞」就是「燕窩鴨子」,甚至還有「雞冠肉」,這些在皇后那拉氏的飲食中都沒有出現──這位性格皇后的飲食更為清淡簡單,以白菜豆腐和熱鍋為主。
變化大約是從閏二月十八日開始的。這一天早膳的時候,一切都很正常,那拉氏照常得到了賜菜,「攢盤肉一品」,但到了晚膳時分,一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令貴妃獲得賜菜「白菜一品」,慶妃獲得「蓮子鴨子一品」,而容嬪則被賜予「爆炒雞」一品,唯獨皇后沒有得到賜菜。這也就說明,皇后冒犯皇帝,大約就是在上午吃完飯之後到午飯之前,從辰時初刻(早上7:15)到未時二刻(中午13:30)。
有意思的是,這一天記錄檔案的人,也許因為寫順了手,一開始還是為首寫上「皇后」,後來擦去,改為「令貴妃」起首,這擦改的痕跡,至今可見。
在這之後,每次賞賜,均只剩令貴妃、慶妃、容嬪在場。在皇宮的賞膳底簿上,皇后的名號被貼住,代之以皇貴妃之名,從此再不見皇后的名號了。
瞭解皇后失寵的時間,對於破解帝后失和的原因頗為關鍵。野史上說,乾隆是因為皇后對於皇帝狎妓的不滿才疏遠她的。如許指嚴在《南巡秘記》中說,乾隆到江南後四處尋歡作樂,甚至將美妓帶入龍舟陪侍,皇后勸諫未止後反被乾隆打了耳光,那拉氏一怒之下遂將頭髮全部剪去,以示抗議。印鸞章在《清鑒綱目》記「帝后反目」一事即云:「三十年閏二月,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游,后為諫止,至於泣下。帝謂其病瘋,令先程回京。」

但既然是在上午發生的爭執,那恐怕皇后當場撞見皇帝狎妓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也很有可能是皇后在前一晚聽說了狎妓的傳聞,決定第二天早飯之後進行勸誡。根據乾隆皇帝自己的說法,皇后當時「斷髮」(在滿人的習俗裡,只有喪父母和夫君方可斷髮),觸怒了自己。當日,便下旨,由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先程回京。皇后回宮後,每日所用吃食、柴炭份例具照撥用,伺候太監5名,廚役2名,其餘存下太監3名於西暖殿膳房隨營當差。
乾隆三十年五月十四日,乾隆帝將那拉氏皇后的夾紙冊寶四份收回;其中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實際上等於將皇后進宮30年來所有冊封全行銷毀。這位可憐的女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戶」,而這一年閏二月十八日究竟發生了什麼,也隨著她的去世,成為永遠的秘密。
相關書摘 ►《皇上吃什麼》:「落難的吃貨」老佛爺邊逃邊吃的美食巡遊
書籍介紹
《皇上吃什麼:歷史,是吃出來的,一起享用甄嬛的豬蹄、乾隆的火鍋、如懿的白菜豆腐、令貴妃的荔枝、慈禧的玫瑰餅,和溥儀的香檳》,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