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羅琳談寫作:在所有人都說是死胡同的路上找到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談寫作,鼓勵有志成為作家的人,要全力以赴,即使失敗也能好好面對自己。
「我沒有保證成功的十大秘訣,有的話定必公諸同好。事實上我的成功是在所有人都說是死胡同的路上找到。」
哈利波特故事系列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在個人網站談寫作。她說,無論是寫作或人生,她都沒有必勝法,而且生來就對於50歲前必定要做什麼、本季度必買什麼產品,或是寫什麼才能成功諸等「玉律」反感。
在創作路上,她近乎是「偏向虎山行」,當年童書出版有多項被視為「票房毒藥」的原素,包括:以男生為主角是過時,以寄宿學校為背景是咀咒,還有童書不得超過4.5萬字。羅琳樣樣都做齊,也證明了這些框框是可以打破的。
對於在寫作路上奮戰的人,羅琳說,不要再寄望任何寫作秘訣了,但有幾件事還是得要記著和下點功夫:
閱讀
這對年輕的作家尤其重要。雖然不是每個愛書人都能成為作家,但羅琳認為,「一個好作家,必然是一個勤懇的讀者。」(You can’t be a good writer without being a devoted reader. )
她指出,透過閱讀才能明白怎樣成就一本好書,知道什麼管用,什麼不管用。起初可能會模仿自己喜愛的作者,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日子久了,自然能找到自己獨有的聲音。
紀律
靈感如泉湧時自然得心應手飄飄然,但要知道,一個作家的生涯,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陳詞濫調中掙扎或將就。有時候,即使搜索枯腸,也得堅持寫作。
韌力與謙卑
面對拒絕與劣評是作家日常,不少大作家都曾被出版商多次拒諸門外。要明白批評是必須和有價值的,最重要是能夠重新振作。有趣的是,最嚴苛的批評往往來自作家自己,羅琳說,現在她已能夠跟內在那個尖刻的評論家好好相處,讓大家都冷靜放鬆一下。《神秘的魔法石》由構思到成書,前後用了七年時間,部分原因是她「總是覺得那是垃圾,然後把手稿擱上多月」。
勇氣
因為怕失敗而沒有做自己該做的事是非常可悲的。羅琳就是在覺得自己一敗塗地的時候找到勇氣,把第一部著作交予出版商和代理,「也就在那一刻,我才下定決心,即使失敗,也要走一條自己覺得該走的路,反正更糟我都經歷過,也都熬過來了。」捫心自問「你寧願做一個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人,還是一個只說不做的人?」
獨立思考
不要把網上流傳「如何成為暢銷書作家」、「如何憑寫作政富」的「秘笈」想得太認真,要記著,無論寫作也好,做人也好,最重要是盡力做好自己,盡力學得更多,改善自己的弱點。羅琳引用美國幽默專欄作家Robert Benchley的說話鼓勵同道人:「我花了15年時間才發現自己在寫作上根本沒天份,但不能放棄,因為那時候我已經太出名了。」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