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報告:貧富差距是拖累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

OECD報告:貧富差距是拖累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
Photo Credit: Res Gestæ Divi Augusti CC BY-SA 4.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報告稱,財富不平等成為阻礙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元凶,相較鼓勵財富積累和容忍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是推進經濟繁榮的應有之義。

新聞編輯:Catherine Chen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近期一份報告指出,貧富差距愈大,就愈拖累整體經濟成長。

報告分析了21個成員國(基本為高收入已開發國家)自1990年到2010年的經濟狀況,發現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是造成紐西蘭、墨西哥、英國、美國、芬蘭、挪威、瑞典和義大利,錯失經濟發展機會的主要原因。

報告稱,貧富差距會限制了下一代的發展機會,換言之,窮父母的孩子獲得優質教育的機會微小,長遠而言會拖慢經濟發展。

OECD成員國的貧富差距如今達到了近三十年以來的峰值。自1980年代至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風靡一時,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平等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其中一個中心思想是只要有錢人收入增加,他們就會將錢用作投資或消費,間接帶動市場及社會各階層受惠。於是在經濟差的時候,減收富裕人士稅款,就有助經濟發展了。這種別稱「涓滴效應」的解釋,一度使許多經濟體將貧富差距視為理所當然。

而如今OECD報告指出不平等恰恰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元凶。最嚴重的例子是曾經被視為最公平社會的紐西蘭,據衛報報導,紐西蘭將收入最高群體的稅額減半,又大大削弱普通工人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權,導致成千上萬的人丟掉了工作,轉到海外尋求發展機會。在這些因素下,紐西蘭在1990至2010年間損失了潛在經濟成長達15.5個百分點。美國、義大利和英國也因貧富差距問題失去了6至9個百分點的潛在經濟成長效益。

報告認為,要解決不平等的問題,政府不僅應當促進教育公平,還應推進更為公平的勞工政策、更好的兒童政策、更完善的勞動保障系統,並強調運用稅收等再分配手段實現社會公平。

然而《彭博商業周刊》指出,有數據顯示「提高稅收能促進公平」這一泛泛的結論經不起推敲。例如在眾多發展中國家,現存的稅收和財富分配系統並沒有減輕不平等狀況。比起全面加稅,徵收正確的稅種,以及錢用得其所或許更為關鍵。

新聞來源:

Photo Credit:Res Gestæ Divi Augusti CC by-sa 4.0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