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欲重啟停擺7年的密松大壩,緬政黨強烈反彈:中國大使蠻橫

中國欲重啟停擺7年的密松大壩,緬政黨強烈反彈:中國大使蠻橫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駐緬大使洪亮親自拜訪克欽邦,欲重啟在緬甸北部已擱置超過7年的密松水電站大壩計畫(Myitsone Dam)。然而這些會面並未得到正面支持,反而在當地引發巨大爭議。

新聞整理:李牧宜

為重啟在緬甸北部已擱置超過7年的密松水電站大壩計畫(Myitsone Dam),中國駐緬大使洪亮親自拜訪克欽邦,會見五個政黨和宗教組織負責人。然而,這些會面並未得到正面支持,反而在當地引發巨大爭議。外界揣測,這可能重新開啟緬甸對中國投資的激烈反抗。

《世界之聲》報導,此大壩的建造工程在2011年中斷,據仰光政治學院在2017年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高達85%的民眾反對這一水電站,因為工程可能會淹沒一個面積相當於新加坡的區域,造成民眾被迫遷徙、損壞生態系統。此外,緬甸人看不到大壩的益處,特別是大壩90%的發電將直接輸送中國。

目前外界很難預測此項目的發展,也很難了解緬甸政府的想法。當年在全國反對聲浪中,曾公開反對此項目的翁山蘇姬尚未掌權,但今天,她仍未公開表示重啟密松水電站的態度。政府目前成立了由20位緬甸專家組成的委員會,但其報告也從未對外公布。

《美國之音》報導,2018年年底洪亮訪問克欽邦後,克欽民主黨領導人貢光翁康(Gumgrawng Awng Hkam)和克欽基督教浸禮會的薩姆森(Hkalam Samson)牧師在事後接受緬甸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大使會見時的態度有些蠻橫,因為不但警告這些領導人不要與西方的外交官建立友誼,更不要反對中國在克欽邦的投資項目,否則會給他們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於13日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密松水電站項目已被擱置7年,「緬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都需要充足的電力供應。為此,中緬此項目進行了密切磋商,以尋求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聲明中還說:「克欽邦的民眾並不反對密松項目,反對這個項目的只是一些個人和一些外來組織」,更強調,若此問題無法解決,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家對緬甸投資的信心。

RTR2RNHP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011年抗議克欽邦密松水電站大壩工程的居民。

《Asia Times》報導,這已經不是中國第一次對緬甸做出「威脅」,2016年,洪亮也敦促美國一名外交人員不要前往克欽邦等地區,因為「華盛頓應該尊重中國的利益」。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7年中國佔緬甸貿易總額的40%,而中國官方也稱緬甸40%-50%的外國投資來自中國(含香港及澳門)。現在,緬甸在經濟上可能更加依賴中國,北京也顯然與緬甸北部的軍隊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使外界揣測緬甸與西方國家漸行漸遠,可能是因為來自承受中國的壓力。

《Eleven Myanmar》報導,克欽邦的三個主要政黨——民主克欽國民大會黨(KNC)、克欽邦民主黨(KSDP)及克親民主黨(KDP)於14日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他們支持徹底終止密松水電站大壩項目,因為這嚴重違背了民意。據悉,這三個政黨領導人皆有出席12月底與中國駐緬大使洪亮的會面。

報導指出,洪亮與克欽浸信會公約組織(Kachin Baptist Convention)會談時,主席薩姆森牧師曾表示,克欽邦的確需要發展,但這和重啟密松水電站大壩工程無關。這個過高的大壩位在獨龍江(Maykha)和邁立開江(Malikha)重要交匯處,對下游居民依賴的生態系統也會構成高風險,沒有人會希望看見環境惡化。

《BNI Online》報導,然而,薩姆森牧師也表示,「我推測克欽族人民的立場並沒有改變,但是根據中國大使的說法,全國民主聯盟政府的立場已經有些變化,儘管它們曾經拒絕此項目」。

報導分析,除了政府和投資者外,目前緬甸國人在此議題上的聲音大致與克欽族一致,因此許多地方領導人也越來越熱衷於在此議題中表達立場。

(密松水電站大壩計畫對環境的危害分析)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