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吉列刮鬍刀新廣告,收到慘烈負評。支持者批評其背離品牌精神,認為是對男性的歧視。對於涉及的議題,其結論又過於簡單粗暴,是場公關災難。
文:鹿ㄦ
知名刮鬍刀品牌吉列(Gillette)近日推出了新版廣告,卻收到激烈的反對聲浪。這一則名為「男人最好的模樣」(We Believe: The Best Men Can Be)的短片,迄今已累積高達兩千萬的點閱率,而其中將近七成的觀眾,按下「不喜歡」。
在其Youtube頻道上,吉列在說明欄表示,「霸凌、騷擾。這是一個男人能得到最好的嗎?不,只有通過挑戰自我,我們才能更好」。
其後所附上的網址,則引導到官方網站。吉列聲明將持續推廣「We Believe」,捐贈企業所得給非營利組織,鼓勵、教育男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富比士指出,吉列廣告成為爭議風波的原因。乃因該片所反映的訴求,是男性應停止霸凌、騷擾行為,「才能更好」。這似乎讓男性被貼上暴力的標籤,使廣告遠離了舊有的品牌形象。而吉列原本所希望的,則是定義「新時代的男子氣概」。
有批評者認為,吉列觸及了深層社會議題,卻沒有表達堅定的價值觀。特別是在負評連連後,官方給出的回應,卻是「我們並沒有要引起爭議,這只是銷售方式的升級」。這給予外界一種觀感,吉列不過是想跟上近年「#MeToo」等運動的大風。並沒有對現代男性處境,進行太深刻的思考。
「男人最好的模樣」
以一個在傳統印象上,崇尚陽剛男性氣質的品牌而言。吉列新廣告的本身,敘述了頗具教誨意義的故事。
影片的開端,閃過了一排排正對著鏡頭,不同膚色年齡的男性面孔。旁白聲響起,他有些困惑地呢喃著,「Is This the Best a Man Can Get ?(這是一個男人所能獲得最好的嗎?)」。這正是吉列的舊標語,「The Best A Man Can Get(一個男人所能獲得最好的)」的變型。
一群青少年興奮的快步穿越接頭,無視並繞過一名緊抱著男孩的母親。母子周遭出現的動畫,暗示著這名男孩正在遭受言語的霸凌。旁白再度響起,「我們不能再逃避了」。
電視上所播放的,則是眾多荒誕又冒犯的影像:男性卡通人物對著女性吹口哨、一名白人男性非禮黑人女傭、戴著墨鏡的男子在派對中狂歡。三名年輕男子坐在沙發前,沉默地看著這一切。
鏡頭一轉,來到了辦公室的開會現場。一名男性拍著女性的肩頭,似乎想要替她解釋些什麼,女子失望的垂下眼。而在一個庭院中,兩個小孩在地上彼此鬥毆。父親們卻手插著手,集體站在烤肉架前,一臉毫不在乎地說「男孩子就是男孩子」(Boys will be boys)。
不過,旁白接著又說道,「事情終於要所改變」。此時出現了各種新聞,披露性騷擾事件的報導畫面。底下的觀眾有男有女,靜靜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我們相信,這是一個男人所能達到最好的」,旁白表示。
於是乎,這個世界還真的突然改變了。想向女性調情的男性,被他身旁的朋友所制止。孩子們不是被爸爸牽著在街上散步,就是被親密地摟抱著。再也不必擔心暴力與鬥毆了,因為男人們將挺身而出,制止這一切。
「看著這一切發生的男孩,將成為明天的男人」,旁白最後下了結論。
總的而言,「男人最好的模樣」短片提出了一項政治訴求。那就是男性不可以對於暴行與性騷擾,無動於衷。而是應該主動站出來,不能夠再默許這種情況發生。
支持者們的劇烈反彈
I've used @Gillette razors my entire adult life but this absurd virtue-signalling PC guff may drive me away to a company less eager to fuel the current pathetic global assault on masculinity.
— Piers Morgan (@piersmorgan) 2019年1月14日
Let boys be damn boys.
Let men be damn men. https://t.co/Hm66OD5lA4
該廣告所引起的,是許多舊有支持者們的劇烈反彈。
吉列一直以來的品牌形象,打造的是男性應該追求更高品質的日常生活、更加卓越的成就表現、更圓滿充實的人際或家庭關係。因此,吉列的核心客群期望在廣告上看到的,是傳統的英雄形象:一名體型硬朗、精神堅強,被所有人所尊重,能夠一肩挑起國家與社會重擔的強者。
事實上,在這一支「男人最好的模樣」之前。吉列在近年所發佈的廣告,同樣都圍繞著「如何成為更好的男人」為主題。這包括了與國家美式足球聯盟與球星Shaquem Griffin的合作廣告,以及另一則命名為「Handle With Care」的短片。
所有廣告的主旨,都非常類似。那就是探討什麼樣子的男人,才是真正「好的人」。在舊的短片裡面,所不斷提倡的是辛勤工作、奮發向上,以及鼓勵永不言棄的精神。
然而,吉列在最新的廣告之中,提供了看似雷同、實質截然不同的答案:那就是除了奮鬥,男人還需要懂得性別平等、尊重他人,不可使用語言與肢體暴力。這,才是「新時代的男子氣概」。
因此,短片中不斷強調的,是男性不應該使用暴力、男性應該停止性騷擾與霸凌行為。裡頭沒有強者,也沒有英雄。只有一群既沒有同情心也沒有責任感,平凡無比的男人。但是,因為罪惡與醜聞被揭露出來,從此這群愚蠢的大男人們,終於可以「洗心革面」、「改過向善」,變成更好的一個人。
就像有意見所認為的,這顯示了對於男性的一種刻板印象。預先性地認為在性別之中,男人特別容易施暴且失控。因此才要被教育感化,將其改造成更加完美的人。有些失望的忠實顧客,遂將其視作是一種對「男子氣概」的否定與攻擊。
有些網路意見,則呈現出對於女權與弱勢族群運動影響下,事事強調政治正確的言論環境,感到強烈的厭惡與反感。他們紛紛在影片下方,留下頗有攻擊性的戲謔言論,像是「男子氣概是有害的!」、「男人非常邪惡!」、「我們該特別小心白人男性!(廣告中出現暴力行為的皆為白人)」等等。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