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18年我最喜愛的十部電影

 2018年我最喜愛的十部電影
《波希米亞狂想曲》、《屍殺片場》及《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電影海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位作者選出2018年的十部電影,你看過多少部?如果給你選,又會是哪十部?

第十名:《一級玩家》

史蒂芬史匹柏近年來的作品都偏向小眾,想不到他再次執導商業娛樂片,也依然寶刀未老。《一級玩家》是一部百分百的商業娛樂片,以打電動尋「彩蛋」為主題,向八、九十年代的美式(還有日式)流行文化致敬。如果你熟悉美式流行文化的話,必然會興奮得大拍手掌,甚至會有點莫名的感動(高達出來的一幕簡直令全場拍手)。

電影上映的時候,甚至掀起過一陣影迷尋找戲中「彩蛋」的熱潮。除了「彩蛋」的元素外,電影本身也是劇情緊揍、娛樂度高、特技出色,令人看得非常的爽。

Ready_player_one

第九名:《與神同行》

過往,電影的大宇宙觀只會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但《與神同行》卻是韓國很成功的嘗試,它把自己的歷史文化融入電影構建的龐大世界觀,加上大型動作特技,成為亞洲少有的出色動作科幻電影。主角在地獄使者帶領下,通過一層層的地獄審判,途中遇到各樣危機,令地獄變成了刺激的闖關之旅,電影又透過不同的審判去揭露主角的身世,最後帶出韓式煽情催淚的結局。

除了在電影情節中下過苦工外,在視覺特技上,各個地獄的設計也非常壯觀美麗,雖然及不上好萊塢電影,但還是足以令大家眼前一亮。

god

第八名:《水行俠》

在《神力女超人》之後,DC終於再有出色的作品!就如《神力女超人》一樣,《水行俠》有兩個成功之處,第一是撇除不必要的黑暗元素,專心地做好娛樂;第二是撇除不必要地連接DC宇宙,專心地做好獨立電影。

故事本身就如萬花筒般,有古典神話、海盜、戰爭、宮廷、冒險、尋寶、驚嚇,甚至旅遊元素(看完後真想去次西西里島),包羅萬有。導演溫子仁果然是信心保證,把如此多的元素融匯貫通,故事線穿插陸地世界的國際政治及海底世界各國的權力鬥爭,而且科幻元素應有盡有,令情節異常緊湊,張力十足。電影的特效也非常精彩,而且女主角Amber Heard是繼Gal Gadot後另一位DC電影中的出色女選角,令本身已經很精彩的電影再加幾分美艷。

aquaman

第七名:《大君主行動》

《大君主行動》是今年最令我喜出望外的電影之一。二戰戰爭片與喪屍驚慄片結合,乍看之下感覺有埋伏,但出來的結果卻是出奇地自然,而且不論是戰爭或是驚慄部分,電影都處理得非常出色,彼此呼應,絕對是玩味十足。

電影的題材雖然帶點cult味,拍起來卻非常認真。當怪物還未出現之前,電影是一部精彩的「搶救雷恩大兵」式的現代戰爭片,把戰場中槍林彈雨的壓迫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喪屍怪物出現之後,劇情發展為「困獸鬥」式的驚慄片,非常緊張。除了典型喪屍片出現的元素外,電影又加入噴火器等的二戰軍事元素,令主角們與喪屍的對戰變得更多元化。在科幻動作電影改篇、續集當道的年代,這絕對是原創電影的一股清泉。

overlord

第六名:《人肉搜索》

這是一部很特別又很有趣的電影,講述單親爸爸在網路上透過各種方法來尋找離奇失蹤的女兒,故事完全在電腦世界中發生,藉此帶出網路世界出現的現象,如按讚、不負責任地留言等,反正網上世界只是一個虛幻的舞台,大家都只求得到注意,又或是不負責任地「看熱鬧」。電影對網絡世界的諷刺十分到位,但撇除這點外,電影本身也是個非常精彩的懸疑故事,佈局出色,轉折位令人意想不到卻又言之成理,再加上令人感動的父女情元素,為這個令人緊張無比的懸疑故事加入了一點溫暖人性。

searching

第五名:《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是少有的越拍越精彩的長命電影系列,把大家喜歡的舊有元素都發揮得淋漓盡致。Tom Cruise繼續瘋狂玩命,IMF繼續以面具折穿各個陰謀。單論整個陰謀的複雜及細膩程度,是整個《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中數一數二的。論Tom Cruise的玩命動作場面,今集也許未及前兩集般經典,但也有跳傘、飛車、忙命狂奔,到最後的直升機大戰緊張刺激,驚險非常,絕不失禮。

到結局更是超級把三條支線互相穿插,把《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超強動作場面推到高峰。結局明明是很傳統的折彈情節,偏偏又可以玩出新意。用上三條支線互相穿插,三線各有各緊張,危機一個接一個,令人如坐針氈。但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集《不可能的任務》竟然玩集體回憶,玩感動,把眾多舊作的人物、劇情與經典場面帶入,使這系列有一個更堅實的「宇宙觀」。

Tom-Cruise-Mission-Impossible

第四名:《大災難家》

《大災難家》的故事沿自傳奇演員Tommy Wiseau自篇自導自演的,被譽為「最好看的最爛電影」的《The Room》。《The Room》以超越大家邏輯想像的跳躍式對白、不明所以的拍攝手法、大量完全不發展的奇怪支線,瞬間得到了不少影迷的歡心,並觸發了一陣「觀爛潮」。在美國,觀賞此電影的人群絡繹不絕,放映到今天依然場場爆滿。

《大災難家》就是改篇自Tommy Wiseau拍攝《The Room》的經過,所以本身已經喜感十足,單是把《The Room》中的片段「神還原」已經足以令觀眾們抱腹大笑。James Franco把Tommy Wiseau這位帶東歐口音,說話騎呢、思維奇特的奇演唱演得入木三分。

但電影最令人喜歡的不單是其笑料,更是它的正能量。Tommy Wiseau很愛電影,他不惜一切代價地追夢,雖然在旁人看來是浪費時間,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最後他還是得到了大家的欣賞,得到他所渴望的掌聲及(恥)笑聲。所以只要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去做認為自認為正確的事,最終總會有人欣賞的。如果連你自己都對自己失去熱情,其他人又怎可能對你有熱情呢?

Disaster_Artist

第三名:《波希米亞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