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裡的壞蛋、非洲動物界的關鍵物種:斑點鬣狗

《獅子王》裡的壞蛋、非洲動物界的關鍵物種:斑點鬣狗
Photo Credit: Bernard DUPONT from FRANCE CC BY-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對那些經過擬人後的動物,有了刻板印象。舉例來說,豬是好吃懶做的、大野狼是邪惡的。在《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中,上田莉棋勇闖非洲的動保中心,以下就經由她的親身觀察,一起認識老是被誤會是壞人的棕鬣狗。

相信大家在孩提時代,或多或少都有聽過童話,甚至是看迪士尼電影長大的。但也因為作家或編劇的安排,我們對那些經過擬人後的動物,有了刻板印象。舉例來說,豬是好吃懶做的、大野狼是邪惡的。但在現實世界中,真的是這樣嗎?

在新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中,作者上田莉棋勇闖非洲的動保中心,用文字記錄在擔任志工期間的所見所感,以下就讓我們經由她的親身經驗,一起看看老是被誤會是壞人的棕鬣狗,在真實世界的樣貌吧!

面前的牠像一隻普通的小狗,只有兩個月大的棕鬣狗寶寶在享受自由的大地。牠好奇地發掘每個灌木林,有時候又跑到照護員阿拉伯罕腳邊坐下。還小的牠已發展出鬣狗類獨特的身體結構:肩膀明顯比臀部高又很有肌肉,和大部分四足動物後腿較強壯相反。鬣狗類一直是非洲農民的眼中釘,但這隻棕鬣狗卻是農民救回來的。牠的母親因為壓力而殺掉剛誕生的小寶寶,只剩牠剛好撿回一命。雖然如此,但鬣狗長大後卻依然因為動畫片及既定形象,往往被視為動物界的壞人而飽受威脅。

城市生活讓我們和大自然切割,很多人從孩提時對野生動物的認識,都從童話故事開始。作家們讓動物背負擬人的個性,鯊魚、野狼、狐狸、蛇等都是「壞人」,也讓很多動物遭人類驅逐。但在大自然裡沒有分忠奸,有的只是殘酷的物競天擇。在非洲,一直備受白眼的壞人代表是鬣狗,也就是《獅子王》中壞人嘍囉。

保育研究員凱奧一臉正經地笑說,他最討厭《獅子王》了,斑點鬣狗其實是最酷的動物。我跟著他,也認識了很多以前未曾想像過,關於斑點鬣狗的知識,牠們可是極有趣的動物。雖然說目前還屬無危,但農民的態度也很重要,像有一位就不諱言自己曾殺過五隻斑點鬣狗。非洲文化中普遍也視斑點鬣狗為邪惡象徵和跟巫術有關;牠們目前雖被視為無危,但估計在非洲總數量也不過是兩萬七千至四萬七千隻左右,近三十年納米比亞國內也欠缺對牠們的數據。在種種不受歡迎的威脅下,提前防範總比發現瀕危才保育好。

我們常用眼睛判斷,以為看到的就是事實的全部。在不少納米比亞農民心中,只要看到牛隻牲畜死亡、或是被吃掉,就會聯想殺牛兇手是斑點鬣狗,不會去設想牲畜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包括病死、吃了有毒植物、被圍欄絆倒等等。甚至曾有農民故意把摻了毒藥的南非劍羚屍體丟進保護區中,以為把斑點鬣狗毒死問題就解決了。殊不知殺死的不只是斑點鬣狗,還有一大堆動物,像禿鷹、胡狼,甚至獵豹、獅子也可能好奇去咬一點而被毒死。

農民更不知道,斑點鬣狗是幫助他們的關鍵物種。斑點鬣狗是厲害的掠食者、也是食腐動物,牠們的身體對很多致命病毒免疫,表示牠們把病死的動物吃掉也不會被感染。在年年乾旱的納米比亞,不少草食性動物集中在有水源的地方,但未必有足夠的植物,很容易因營養不良而患病。斑點鬣狗不論是捕獵體弱的動物、或是吃屍體,都能避免疾病傳染至牲畜。牠們的糞便含鈣量豐富,很多動物會吃下補鈣。沒有斑點鬣狗獵食草食性動物,後者數量大增,會吃下大量植物,導致生態不平衡外,牲畜也沒食物吃。就現實考量來看,斑點鬣狗也有關鍵的經濟作用。

在非洲野外生活,晚上不時會聽到斑點鬣狗的「笑聲」,有時是高亢的嗚嗚聲,如動畫片所示,像人類的竊笑聲,每次聽到我都很想笑。但牠們不是笑,而是在提醒同伴有威脅,動物學家發現斑點鬣狗能發出十四種聲音來溝通。很多人覺得斑點鬣狗齜牙咧嘴的樣子很醜,但我覺得牠們那不合比例,像動畫熊的圓頭大耳很可愛。當接觸和了解過後,就更覺得牠們獨特得神奇。

每個人多少都有外貌協會的心態,但保育不僅限可愛、漂亮的物種,我們也沒必要因恐懼而殺掉其他動物。動物中心的棕鬣狗還是寶寶,讓人覺得可愛,但有一天牠長大後,也不過是以鬣狗的天性生存。每種動物在大自然各司其職,就是牠們的價值。

延伸閱讀

本文經書傳媒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