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雙語/多語能力是趨勢,幾歲學才恰當? 

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雙語/多語能力是趨勢,幾歲學才恰當?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習外語對母語能力是否造成影響,取決於心態和方法幼兒園的孩子學雙語應與生活融合,以培養語感語調和外語學習的興趣為主。過度注重在成果展現,孩子淹沒在一堆與其生活經驗毫不相關的詞彙裡,對他的語言啟蒙其實只有反效果。

文:莊琳君

2~6歲
雙語/多語能力是趨勢,幾歲學才恰當?

德國的漢堡市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來人口。

這些人口在漢堡市定居工作甚至組成家庭後,他們希望孩子能一邊學德文融入環境,一邊也希望盡量讓孩子練習說爸媽的母語,在自然的雙語環境下學會使用兩種語言。另一方面,爸媽都是德國人的本地家庭則認為德國位於無國界的歐洲中心,雙語能力在將來不論升學或就業都是必備條件,想讓孩子從小擁有雙語環境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因此不管是德文/英文、德文/中文、德文/西班牙文……各種不同的雙語幼兒園也因應市場需求而生。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發展語言學教授Dr. Antonella Sorace 曾經對「雙語能力」提供以下的解釋:雙語能力(Bilingualism)意指能夠通曉兩種語言,即使這兩種語言的程度不完全相同,或是語言使用上仍有錯誤。只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流暢通順地使用兩種語言,你便具有雙語能力。

在德國,除了母語德文為主的「全德文」幼兒園以外,任何一家標榜「全美語」或是「全中文」的幼兒園都難得到德國父母的青睞,也因此德文和雙語(不限定英語)在德國的幼兒園教學系統是兩大主流,對大多數的德國父母來說,無論有沒有意願讓孩子學習外語,他們絕對不敢輕忽孩子學習母語的重要性。

許多語言研究指出,母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孩子所接觸的第一個語言,母語程度的熟練與否對個人之後的外語學習能力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以全世界普遍學習的第一外語英文來舉例的話,想學英文的孩子先打好本身母語的根基,比較能夠把英語學好。然而,以此單一論述來斷言幼兒園孩子不適合學外語,我個人認為仍有失公允,因為另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在完善且支持的雙語環境下,幼齡孩子的確能更快地掌握外語。在德國雙語幼兒園任教之前,我在台北市的雙語和全美語幼兒園各自當過幾年英語老師,在我看來,孩子學外語的年紀大小並不是問題所在,最大的癥結點在於語言的帶入模式是否適當,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否影響到孩子本身母語的學習。

德國幼兒園落實雙語教育的三大重點

我們幼兒園每年都提供在職短期進修的福利,園所老師若有感興趣的幼教相關進修課程,每年可以自由選修三天至一個禮拜的課程,期間不用來幼兒園上班,費用由幼兒園全額補助。

透過幾次的進修課程,我也因緣際會認識了幾位來自不同雙語幼兒園的外籍老師。其中有同在德文/英文雙語幼兒園工作的英國人,也有在德文/挪威文雙語幼兒園工作的挪威人,我發現來自不同體系幼兒園的帶班方式雖然多少有些出入,但在落實雙語教育方面上,大家的做法卻相當一致,總結來說有以下三大重點:

重點一:一人一語教學策略(One Person - One language Strategy

首先,以學生人數來決定德國老師和外籍教師的比例。以幼幼班為例,如果一班有17個孩子,師生比例1比4,則班上各有兩位德國老師和兩位外籍老師。中大班的孩子若一班有26人,師生比例則為1比5,這情況下則會有3位德國老師和兩位外籍老師。也就是說,若無法完全均分,額外分配的一位老師會以說德語的老師為優先考量。

幼兒園嚴格規定,除非在危及孩子安全時,否則德國老師只跟孩子說德文,外籍老師則只跟孩子說英語,而德國老師和外籍老師之間也是以各自熟悉的語言進行溝通。德國同事跟我說德文,我會以英文回應,反之亦然。

由此可知,一人一語的雙語教學方式必須建立在本籍和外籍老師對另一個語言具有基礎的溝通和理解能力。不少台灣的雙語幼兒園所聘請的外籍老師全然不諳中文,於是本籍老師必須用不甚熟悉的外語(通常是英語)跟外籍老師溝通班級事宜,甚至在中大班後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機會開口練習說英語而更改語言模式,也開始跟孩子用英語溝通,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因為唯有兩種語言盡力達到平衡,在不影響幼兒園學齡孩子學習母語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落實雙語教學,否則就會發生有些人所擔憂的太早學習外語會影響孩子母語能力的問題,到最後可能兩種語言都無法學好。

重點二:不限制孩子說母語

滿2歲的孩子,已有基礎的語言理解能力,並能開口進行簡單溝通。這時老師們除了進行一人一語的雙語教學策略,還必須謹守一個大原則,就是絕對不限制孩子說母語。

坦白說,以我對台灣幾間不同體系全美語國際幼兒園的實地瞭解,我認為全美語幼兒園並不是一無可取,它的確提供很多非英語家庭的孩子一個自然接觸並使用外語的學習環境,但坊間一些全美語幼兒園嚴禁孩子說母語的現象是我個人比較難以認同的部分。

以我工作的德/英雙語幼兒園來說,這幾年下來接觸了不少其他國籍的家庭,有爸媽皆是法國人的家庭,有荷蘭籍爸爸加上捷克籍的媽媽,也有瑞典爸爸加上西班牙媽媽的組合,德文和英文都不是這些家庭孩子第一接觸的母語,因此剛進入幼兒園初期,有些已具語言理解力的孩子會因為同時間接觸四種以上的語言(在家爸媽各自使用不同母語與孩子溝通,幼兒園又是另一個雙語模式),而呈現一種語言的迷走狀態,導致孩子較晚開口說話。

這些孩子在園所裡說自己的母語並不會被制止,不過因為所說的語言是相對少數,久了他們也會自行選擇德文或英文來溝通。事實證明,這些多語環境的孩子最後到幼兒園畢業時,雖然口語能力會有個別落差,但多數都可以理解並使用長期接觸的三種甚至四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