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跟EMBA有什麼差別?哪一個比較適合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般人常常認為,MBA與EMBA學程最大的差異,就是對申請者工作年資的要求,不過仔細研究這兩個學程,你會發現他們分別是設計給不同性質的學生,哪一種適合你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越來越多人考慮透過出國進修讓自己的職涯再進階。面對不一樣經歷的學生,我通常會提出最適合他們的選擇。像是這幾年曾陪伴幾個工作資歷較長的學生申請到頂尖商學院的EMBA學程,這才發現我好像還沒寫過一篇比較EMBA與MBA的文章。
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商學院都提供MBA、EMBA的學程,兩種學程的相似之處在於授課老師及上課的地點都差不多,但是在上課內容、學程長度及學費各方面可能有些差異。
一般人常常認為,MBA與EMBA學程最大的差異,就是對申請者工作年資的要求,不過仔細研究這兩個學程,你會發現他們分別是設計給不同性質的學生,哪一種適合你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MBA學程設計給什麼樣的學生?
大多數想申請MBA的學生,都是擁有3至5年工作經驗,越來越清楚自己未來想做的是什麼,希望透過MBA達到職涯上的晉升,成為管理階層或者學習更多不同產業的知識,畢業後轉換跑道。(延伸閱讀:工作經驗2年,可以申請到頂尖商學院嗎?)
在MBA的第一年,大部分的核心課程都是在打基本功,所以會有些會計、經濟等基礎概念的課程;另一個重點則是透過課程培養領導力,所以有些課程讓學生從公司員工、投資者、客戶、競爭對手等方面了解組織的意義及需求,學習從更高角度看事情。
全職的MBA學程通常在周一至周五(有些學校是周一至周四)上課,其他不同的學制還有part time、線上或一年制,但是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美國商學院的兩年學程。兩年制學程可以讓學生用第一年對商業技能與學校環境有初步的認識,並透過暑期實習實踐,二年級則是會照專長跟未來要從事的產業分組,學習的時間較充裕。(同場加映:MBA實習記》MBA的隱形價值,讓他帶領美國航空前進中國市場)
EMBA學程設計給什麼樣的學生?
EMBA的E代表的是Executive(經理人),也就是說這個學程是設計給在各行各業多年的管理階層,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修,期待在公司或產業更上一層樓,成為地區或總部的管理階層。因為身分跟MBA學生不太一樣,所以很多EMBA不會要求GMAT成績。(推薦閱讀:GMAT補教名師-A2:危機就是轉機,成功永遠是屬於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
就像我前面說的,EMBA的學生已在產業深耕好幾年,畢業後的轉職率比MBA來得低。大部分選擇辭掉工作,攻讀MBA的學生,都在畢業後換了公司、職能甚至產業,這種情形在EMBA較為少見。雖然商學院不一定會明文規定工作年資,但大部分的EMBA學程學生平均工作年資是10至15年。
因為EMBA學生必須一邊工作,一邊利用周末時間上課,所以在申請的時候就必須提出公司支持你進修的證明文件,確保能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完成學業。
EMBA的課程通常與MBA相似,不過會在第二年增加各產業的進階管理課程,並有許多個人研究報告。有些EMBA學程還會舉辦短期的國外研習課程,讓學生遠離家人及工作,專心地跟學習小組成員待在同一處學習。
由於上課時間較少,所以念完EMBA的學程大約也要花2年時間,不過以ROI(投資報酬率)來看,能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有些人甚至能得到公司的學費贊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工作經驗7至10年,建議考慮同時申請MBA與EMBA
我曾經帶過一個擁有8、9年工作資歷、又有海外經理人經驗的學生,同時申請上HBS、Stanford的MBA學程,以及Wharton、Chicago Booth的EMBA學程。他之所以兩種學程都申請,是因為他認為最後不管進入哪一個學程,都一定有他可以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討論過後,希望能透過不同學程,提高錄取機率。
其實要申請EMBA或MBA,還是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因為同時申請兩種學程,你必須要用兩種不同心態應戰,畢竟兩種學程想招收的學生性質不太一樣,面試及essay的差別也滿大的。但是不管選擇哪一個,回到學校進修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一定要在開始申請時,找到最能支持自己的動機。(延伸閱讀:想出國唸書或找工作,你得先問自己「為什麼」)
本文經Sabina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