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順勢療法」建基於違反現代科學的假設,認為只要把引起症狀的物質大幅稀釋,就能產生有效的「療劑」。
話說順勢療法(Homeopathy)是200多年前由哈尼曼(Samuel Hahnemann)創立。他的理論是,如果疾病會導致某些症狀,那麼用其他也會導致這種症狀的物質加水稀釋(記得要震),就會醫好該疾病(所謂的「相同者能治癒」)。
當時瘧疾(Malaria)流行,患者會出現全身骨痛,體溫忽冷忽熱,心跳加速等等。而他發現金雞納樹的樹皮的萃取物奎寧(quinine)也能導致同樣徵狀,剛巧奎寧真的可以治療瘧疾,於是順勢療法就開始了。
時至今日,順勢療法療師宣佈他們能夠醫治多種疾病,包括花粉症,過敏性皮膚反應,腦損傷,女性不孕症,流感,失眠症等等。香港順勢療法醫學會下個月甚至有講座,講解順勢療法可以治療近視,散光,老花( 如果根據「相同者能治癒」理論,可能是用手提電話打碎,溝水,稀釋飲用吧)。
稀釋、稀釋、再稀釋…
究竟用任何物質加水稀釋是否真的可以令該藥劑有效呢?多年前英國一名註冊醫生高達可(Ben Goldacre,著名的反偽科學人士)出過幾本書指出順勢療法的謬誤,而他已經認真計算過順勢療法的稀釋方法其實有多稀釋︰
順勢療法中,典型的稀釋度稱為「30C」:這意味著一滴物質用100滴水稀釋,反複做30次。這到底有多稀釋呢?答案是稀釋至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即1060)之一。而再稀釋多70次,在100C的順勢療法稀釋液中(順勢療法聲稱比30C功力更強),那滴物質已經被超過宇宙中的原子總數稀釋!
順勢療師會教你,其原則是,在每一次稀釋中加入振盪,甚至要用到皮革和馬毛表面來振盪(教授為什麼不提?唔識?還是聽起來太白癡吧),水便會出現原物質的印記。至於水(H2O,一氧化二氫),是否真的能夠記住某物質的印記,而達致治療效果呢?從來沒有人能夠提供真正科學證據。
如果順勢療法有效,不妨參與挑戰贏獎金
當然順勢療法師只會對你講,現今科學不可以解釋,不等於它沒有效用。
但其實早幾十年前,已經有一名魔術師兼懷疑論者蘭迪(James Randi)發出了一個價值100萬美金的挑戰。獲得獎金的條件是能夠用嚴謹的科學鑑證方法,表現出超自然能力,當然也包括順勢療法——參賽者只需要能重複、非撞彩地分別出哪是水,哪是順勢療劑。挑戰舉行了足足51年,卻沒有任何人成功過,而挑戰也在2015年完結了。
當然香港順勢療法杜大教授可能比全球其他順勢療法同行道行更深,只不過在過去幾十年錯過了這個黃金機會。
那麼,機會嚟啦杜大教授!上年德國有一個所謂的偽科學調查協會(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Parasciences, GWUP)宣佈會提供五萬歐羅相(等於近45萬港幣),獎給勝出的順勢療法療師。[1]
挑戰條件非常簡單 ,參賽者需要提供三種順勢療劑,協會會把這三種藥隨機放進12個樽內。參賽者只需要用任何科學或非科學的方法,正確地認出其中11樽內含的藥,然後再重複這個步驟一次,那就可以勝出。
當然,如果水真的能夠把藥物成分記住,大教授也應該能夠用超乎現今科學的方法,「讀取」那些水份究竟記住了什麼,對吧?要不然,順勢療師如果連自己配發的藥也沒有辦法認出,如果順勢藥廠製藥時出現錯誤,把藥物掉轉,又或者順勢藥劑過期,豈不對病人安全構成危險?
吞「順勢安眠藥」抗議
退開一萬步講,順勢療法藥劑越被稀釋作用就越強,那麼我買一支順勢藥劑再稀釋多一百次,會不會服藥過量中毒?又或者飲50支順勢藥劑,又會不會服藥過量呢?
其實早在2010至2011年,英國已經有團體抗議英國藥品店舖售賣順勢療藥。 他們每人服食 84粒順勢砒霜(arsenium album)藥物嘗試「自殺」。在2012年,更有超過100人服食一種稱為「caffea cruda」的「順勢安眠藥」——用咖啡豆製作,作用是「醫治失眠」。(你沒有讀錯,是稀釋了的咖啡豆用來做安眠藥!)
當然在這些團體抗議中,並沒有任何人出現任何毛病![2]

結語︰杜大教授一出文就話筆者滿口大小便,身為三間所謂「學院」的「教授」,原來也這麼沒口德,難道你在英國Plaskett國際學院做教授是這樣的嗎?
還是要回到那個偽科學學院,重新學學Holistic model of healthcare的偽科學課程,用生命力("Life Force")來調整一下自己負面的情緒?( 認真,請看Plaskett課程教材,例如這一份的第8頁。)
等等,究竟Life Force是不是《星球大戰》中絕地戰士用的神功?那其實,我也是同門,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註︰
- 詳情請見GWUP網站。
- 這場抗議活動稱為「10:23 Campaign」,名稱來自亞佛加厥常數(Avogadro constant)。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Facebook專頁醫學治眼。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