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世和(Seho 參零參)專訪:將類比合成器化為心靈詩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灣論及特雷門,便會聯想到Seho(章世和)。特雷門過往僅能在雜誌上看得到,文字描述著「不用碰到就可以產生出聲音的樂器」⋯直到網路發達之後,Seho從美國訂了Clara Rockmore的CD回來,一聽之下感到非常驚人,但也說不出好聽還是難聽,但這種感受並不減其魅力⋯
文:網癮少女
啜一口甘甜清爽的台南紅茶,抬頭環顧四周環境,一座近2公尺高大的合成器聳立在眼前,一旁則是一台神秘的天線樂器特雷門,轉身一瞥,又是幾台年代久遠的經典合成器Minimoog,隱藏在斗櫃下方的據說是為星際大戰一角-R2D2配聲的合成器ARP2600。手上這杯紅茶可要拿穩了,打翻了可會造了幾世的罪孽。目前我所在的空間,是章世和的個人工作室(以下稱章世和為Seho)。

Seho是台灣知名的類比合成器演奏家、特雷門演奏者、編曲人與製作人,目前隸屬三川娛樂,1998 年因參與黃鶯鶯「為愛瘋狂」專輯編曲,而開始踏入流行音樂圈,作曲與編曲獲得許多獎項與好評。
在2013年時,Seho與吳羽軒(J. Wu)組成「師子吼」佛教音樂創作團體,專輯〈1/84000〉曾獲2014第25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入圍與第五屆金音獎獲5項入圍,專輯中〈84000〉一曲,一聽令人寒毛直豎,也獲得當屆「最佳電音單曲」。
奔跑,為了看 拯救生命(Live Aid)電視轉播的少年
1985年7月13日「拯救生命」(Live Aid)慈善募款演唱會,可說是眾星雲集,其中相當受人注目的樂團〈Simple Minds〉演奏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對一位急奔回家的少年來說可是重頭戲之一,對他而言,看樂團演出很重要,看是什麼樂器更加要緊。這是Seho一段印象深刻的年少回憶。
Seho從少年時期一直都對音樂抱持著很大的興趣,曾學習Bass、吉他等樂器,也經常收看音樂節目與閱讀雜誌來獲取資訊。早期音樂節目像是余光的《閃亮的節奏》,經常會播放一些音樂MV,聲響跟畫面拍出來的琴都相當吸引他的目光。因為組樂團的動力,Seho開始向於台南相當知名的王啟光老師學習keyboard ,然而第一堂課不是彈奏或是學習樂團的歌,而是劈頭一個專有名詞VCO,再來是把琴鍵上的旋鈕、功能講了一陣。
這對一個合成器新手是有聽沒有懂的一課,但他仍然感到相當興奮,因為合成器能產生的音色太豐富了!直至Seho拿到的第一把琴,他仍然保有「師承」的態度,先是亂調音色一陣再彈琴。這幾年,Seho的手傷情況較為嚴重,漸漸變得比較少彈琴,但同時玩合成器的時間卻變多了。
合成器X特雷門X雜誌時代
Seho:「那時候我們都到高雄去,因為高雄有兩、三家樂器行有台南沒有的琴,因為他們是台南那邊的總代理,我會去那邊看琴,看了覺得琴閃閃發光,因為那個年代的琴很貴。」
在合成器出現之前,鍵盤手的選擇只有三樣東西,一個是鋼琴、另一個是電鋼琴,要不然就organ(電風琴),合成器為鍵盤手創造了新的選擇。然而在一個數位剛開始起步的1980年代,資訊獲得非常的少,幾乎只有一種能大量獲得鍵盤與合成器的知識,即是日本跟美國的keyboard雜誌。
這兩國雜誌風格大不相同,美國屬於單純敘述的文章與圖,而比對剛從櫃子深處找到的那本日本雜誌,封面印有年輕時期的坂本龍一,也正如Seho所說,劃分多樣主題與專訪,圖片與文字含量都很豐富,不僅琴的種類完整豐富,也提供參數調整的教學,Seho接著表示,那些年僅能看到M1、D50等等,屬於較為平價的商品,經典款僅能在雜誌上看見。或許是受到雜誌影響,又或許是因為聆聽過往搖滾樂團的音樂,他逐漸對於那些琴產生出來的聲音感興趣,特別像是Moog、Oberheim等琴種。
Seho:「我那時才高中吧,台灣根本沒有那種琴,看看雜誌,心想我有一天一定要把他們買回來,經過快20年才有這些(指著Minimoog、TB-303、ARP 2600 與 MS-20)。」多年後,Simple Minds當年演奏的OB-8合成器也終於購入。
大概在5年前,Seho才開始認真玩模組合成器,受過去樂團影響,他開始用MU(Moog Unit)系統的合成器。MU這種規格的合成器源自Moog開發的合成器,業界以模組高度不同而作區別,又被稱為5U,Seho 指出許多玩MU都比較 Berlin School,像在DigiLog的許多朋友玩Eurorack比較多,Eurorack音樂性質也比較偏electronic、techno與實驗性質。
在台灣論及特雷門,便會聯想到Seho,這兩年來他開始講課並致力於推廣特雷門。特雷門過往僅能在雜誌上看得到,文字描述著「不用碰到就可以產生出聲音的樂器」。
雖然知道特雷門已經有好幾年了, Seho仍然很好奇這樂器是怎麼運作的,一直到網路發達之後,他從美國訂了Clara Rockmore的CD回來,一聽之下感到非常驚人,但也說不出好聽還是難聽。這種奇怪的感受並不減其魅力,所以Seho 在2000年買了一台,並透過網路教學方法與教科書的資料掌握其訣竅。
▲ 類比合成器大師(章世和)編曲作品
Seho:「聲音吧!其實特雷門跟合成器(硬體合成器)在技術面上、或是他們追求的東西上有一個共同點是pure,這個pure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很純粹的聲音表現,一種是它的控制。那我透過很多控制的方式,來得出一個我內心裡認為的純粹的聲響,這兩個是一樣的。」
這是Seho答覆我著迷於合成器與特雷門的原因,他也特別點出演奏特雷門的動作是非常細膩的,對身體與心靈條件要求很高,無法達到要求,就難以穩定的演奏。
進入流行音樂圈與「師子吼」的成立
Seho退伍之後,仍然繼續玩樂團、做現場表演,但也有新的發展,他跟著鍾興民老師與涂惠源老師學了編曲,這段期間,另一個很重要的練習是做B版音樂,也就是接伴唱帶音樂的案子,製作B版音樂得知道一首歌裡面的配器、bass、吉他、鼓跟旋律等等,而且需要拷貝得很像,因此練就了兩耳朵的好功夫。經歷了許多磨鍊,也開始累積了一些作品,Seho在製作黃鶯鶯那張專輯之後,音樂圈的人也漸漸地認識他了。
我問Seho那開始進入流行音樂圈之後,商業歌曲跟自己所做的創作狀態有很大的不同嗎?Seho 說,在那個年代⋯⋯說芭樂歌好了啦,但那不是我的擅長,我的擅長是做一些有個人特色的東西,像〈為愛瘋狂〉那首,我的第一首編曲是Drum and Bass,不是一般的流行歌,雖然流行歌我們都會編沒有錯,但我比較擅長做一些在那個年代比較新或者是Hip-hop的歌,像以前跟大支、熱狗合作都屬於較新的類型。
一開始進入編曲時,在某個程度上就會有一點點的自由度,我希望做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客戶偶爾會接受,那大部分的時間是不接受的(略),沒關係啦,商業編曲本來就是這樣,如果不接受也沒關係,我會在裡面偷偷放一些比如說synthesizer呀,他聽不出來就算了,但自己會很開心,比如說放個bass,我不是用digital的bass,比如用Minimoog的 bass⋯⋯就在這種地方找點小樂趣。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