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的倖存者》:我一定要為別人打工到70歲才能退休嗎?

《未來世界的倖存者》:我一定要為別人打工到70歲才能退休嗎?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普通人的生存正在變得愈來愈難,養老金和退休這樣的字眼,正在離你愈來愈遠,全世界皆是如此。你必須為自己早做打算,而在我看來,如果規劃得當,你的人生至少可以不是那麼悲慘,要熬到70歲油乾燈盡才能退休。

文:阮一峰

從日本70歲退休談起……

2018年初,日本政府修改法律,宣布推遲公務員的退休年齡。

現在,日本的公務員是60至63歲退休。新的法律於2020年4月生效後,退休年齡先推遲到65歲,然後逐步推遲到70歲。

更厲害的是,日本政府同時宣布,養老金制度也要改革。未來只有到了70歲,才能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缺口

如果我是一個剛剛離開學校的日本大學生,聽到這種消息,恐怕腿都要軟了。日本那種畢恭畢敬、論資排輩的社會裡面,上班簡直像受罪一樣。你必須每天小心翼翼地勤勉工作,日復一日地加班,所有前輩都下班了,你才能下班。這種生活要一直過到70歲,怎不令人害怕?

等到你走也走不動了,吃也吃不下了,才能領養老金,那麼養老金又有多大意義呢,能夠保障什麼質量的生活呢?畢竟70歲以前,都要靠自己啊。

日本政府推遲退休,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太嚴重了。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男性81.7歲,女性88.5歲。同時,日本也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結果就是人口不斷萎縮,國民的平均年齡愈來愈大。2015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已經到了46.5歲,是全世界平均年齡最大的國家,而且這個數字以後還會變大。據估計,四十年後,日本人口會減少三分之一。

有些地區還不那麼發達,也出現養老金問題,比如台灣。台灣的生育率也是世界最低之一,所以他們的養老金早就不夠用了,未來不得不改革,減少養老金發放規模。年輕人的薪水並不高,但台北房價卻直逼香港、東京,現在養老金又要減少,年輕人的鬱悶和絕望可想而知。我曾看過一個台灣網友給出了三條對策。

  • 上策:要求改變制度設計,每一代人自己養自己,讓有錢的老人補貼沒錢的老人,不要拿下一代的錢發給上一代人。
  • 中策:移民,徹底脫離這個制度。自己出不去,也要讓下一代出去。
  • 下策:如果走不了,就不要生育,並且拼命地賺錢和存錢。同時,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因為未來很可能,你的錢都用光了,人卻還沒死。

作為個人,要擺脫這種老無所依的命運,馬上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要多多賺錢。你不得不拚命工作,賺更多的錢。但是,這條路上已經擠滿了人,很可能你為雇主投入了100%的心力,年復一年,到老還是在為生存掙扎。另一方面,很多人上班其實並不開心,想想看,如果要一直苦悶地熬到60 多歲,人生一定沒有什麼幸福感。

我有時會有另外一種想法:反正已經是這種處境了,為什麼不索性換一種活法呢?如果不喜歡這個工作,你是否還要繼續下去,熬到退休拿養老金?如果養老金是苦苦支撐到70歲才能拿到,那能不能就當它不存在,趁早去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情?至少也要找一些自己喜歡、做起來開心的工作吧。

甚至可不可以再進一步,與其等待別人決定,你應該在什麼時候退休。我也可以做一回命運的主人,哪天覺得沒意思了,拍拍衣服說,從現在開始我退休了,過另外一種生活。以前還有養老金可以期待,現在這種期待即使存在,也肯定小多了。

提前退休並不意味著,從此你什麼也不幹了,而是讓你有機會,轉身嘗試另一種生活,在一個自己有熱情的領域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一旦你體驗過,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由安排時間,你就完全回不去了,再也無法忍受那種大公司小隔間的呆板壓抑的生活了。

你可能會說,我的這種想法是水中月,鏡中花,一廂情願而已。沒工作了就沒錢,沒錢怎麼活?確實,提前退休就沒收入了,但這註定我一定要為別人打工到退休嗎?

擺脫油盡燈枯的宿命

事實上,美國早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一個普通的薪水族,怎麼樣才能在40歲退休?結論居然是,只要你不是那麼窮,有一定的積蓄,普通人也可以40歲退休。

這裡有一個計算公式,如果你的所有錢都投資在證券上面,只要你一年的支出小於投資組合原始金額的4%,那麼你就可以退休了。這被稱為「百分之四」規則(Four Percent Rule)。

它的依據是1926年至1976年的美國證券投資回報率,有人發現即使這段時間熊市居多,如果你每年取出原始投資金額的4%,一直要到33年以後才會把錢取光。要是碰到大牛市,就可以撐更久。

如果這條規則正確,那麼可以推算,如果你每年的總支出為4萬人民幣,而你現在的證券投資有100萬,那麼你就可以退休了。如果每年支出40萬,那麼證券投資需要1000萬。這些錢能夠支撐30多年,在中國大陸,平均壽命現在也就是70多歲。事實上,有一項研究專門驗證這項規則,結果發現它(在美國)成立的概率是94%。

當然,我不是說,你真的得用這個規則,來安排自己的退休規劃。儘管隨著年齡變老,人的支出一般會愈來愈少,但是萬一有突發事件(比如生了大病),恐怕馬上就會耗盡存款。(不過,即使你沒有退休,突發事件也有可能耗盡你的存款,你的生活保障並不會因為有沒有正在上班,而有實質的不同。)

我舉這條規則的用意是,我想用它證明,只要管控好支出,提前退休在財務上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你很早就開始提前規劃,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如果你對自己的消費有嚴格的紀律,就完全有可能做到。

普通人的生存正在變得愈來愈難,養老金和退休這樣的字眼,正在離你愈來愈遠,全世界皆是如此。你必須為自己早做打算,而在我看來,如果規劃得當,你的人生至少可以不是那麼悲慘,要熬到70歲油乾燈盡才能退休。

相關書摘 ►《未來世界的倖存者》:為什麼不該把收email當作起床後的第一件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未來世界的倖存者:終極技術大革命的前夜,每一個人都該思索與知道的事》,大寫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