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末期噩耗的胰臟癌患者,如何找到最合適的安寧照護?

面對末期噩耗的胰臟癌患者,如何找到最合適的安寧照護?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時患者所需要的,不再是對疾病的治療,而是臨床症狀的緩解、與面對人生最後一刻的時候,心理狀態的調整。而病人跟家屬若達成共識,當生命可能走到終點時,願意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這時可簽署相關安寧療護意願書,由安寧照護團隊接手,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

胰臟癌是一種沈默、卻又極為惡性的癌症,病程進展相當快速,腫瘤大到相當程度後,才以腹痛表現。因此不少患者在確診時,就必須直接面臨癌症末期的噩耗,除了腹痛、腸胃道不適、食慾不振、腹水、黃疸等末期症狀,可能造成其生理上極大的痛苦外;在心理層面,患者因即將面臨死亡而產生的焦慮、以及對家人牽掛不捨而產生的諸多情緒,都是臨床照護者必須面臨的課題。這時候,患者身心的痛苦與壓力該如何緩解?家屬又該如何面對死亡、並陪伴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呢?

晚期病人 需要症狀緩解和心態調整

安寧居家護理師陳月蓉表示,癌症進展到晚期,患者通常已無法再接受積極的抗癌治療,給予過多治療,不但無助於延長患者生命,甚至可能造成他們更多痛苦直至往生。因此,這時患者所需要的,不再是對疾病的治療,而是臨床症狀的緩解、與面對人生最後一刻的時候,心理狀態的調整。而病人跟家屬若達成共識,當生命可能走到終點時,願意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這時可簽署相關安寧療護意願書,由安寧照護團隊接手,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

陳月蓉說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安寧照護是為了提供無法治癒疾病的患者,積極的全方位照顧,「不以疾病治癒作為主要目的,而是要紓緩患者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安寧照護肯定生命的價值,視死亡為自然過程,不提早、也不延後死亡的到來,透過身心靈醫療與關懷的專業服務,盡可能緩解晚期患者的生理疼痛與心理壓力,協助其接受臨終事實,走向善終;在此同時,也幫助家屬面對死亡,以陪伴患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達到生死兩相安。

評估身心需求 找到最合適的安寧照護

台灣的安寧照顧主要可分成三種模式:

  • 安寧病房,患者與家屬簽署不接受心肺復甦術的相關文件後,由醫療團隊評估其身心靈需求後,安排入住,直到患者症狀改善可出院或逝世。
  • 安寧共同照護,則是患者在一般病房就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
  • 最後,則為安寧居家,當患者的病情不需住院治療,可返家休養時,居家護理師會定期訪視,協助病人在家中善終。

陳月蓉就分享她過去照顧一位高齡99歲胰臟癌患者的經驗。這名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是胰臟癌晚期,雖然她的症狀不太明顯,生理上並沒有承受太大的痛苦,但家人因擔心她無法承受事實,一直都不願告訴她實情。在如此情況下,安寧團隊雖然不便告知患者實際病情,還是能在旁適時陪伴,引導患者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好走向生命終點的準備。

而隨著病情進展,這位奶奶因為食慾愈來愈差,也察覺到身體狀況有些不同,在安寧照護團隊協助溝通之下,她也向家人表達自己其實並不想再回到醫院,最後,這位奶奶也如願的平安過完年,對子孫一一表示祝福後,在家人陪伴下,於家中安詳過世。

相互表達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陳月蓉補充,除了生理上的症狀緩和需求外,臨床上也經常遇到晚期病人心中充滿了不確定感,有些人是對死亡感到害怕、放不下家人,也有人則是還有心願尚待完成。這時候,安寧照護團隊的工作,就是陪伴患者、瞭解其需求,尤其在和家人相處之間,「越親近的人會越顧忌彼此,有時內心真正想說的並沒有說出來,我們就會利用團隊力量陪伴病人,讓家屬跟病人可以講出心裡話,並且『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以減少遺憾發生。」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