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沙馬蘭《異裂》:早在籌拍《驚心動魄》續集時,《異裂》的結局早就想好了

奈沙馬蘭《異裂》:早在籌拍《驚心動魄》續集時,《異裂》的結局早就想好了
《異裂》|Photo Credit: Glass (2019)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驚心動魄》三部曲的核心就是「人類不希望超自然力量來干擾現實世界的運行。」因此三部曲中所有的懸疑性,都在以世俗的立場去挑戰英雄的存在。而在《異裂》裡,超自然力量(如「英雄」)卻成為必定的存在。

但《異裂》卻回歸了《驚心動魄》的要旨,就是英雄這種超自然存在有它自身的必然性。而三部曲中所有的懸疑性,都在以世俗的立場去挑戰英雄的存在。所以《驚心動魄》裡監視者不斷懷疑自己的身分,在《分裂》的敘事中,不管是凱西或凱文,都將野獸視為多重人格的創造物,是一種心靈寄託般的存在。

在《異裂》,超自然力量卻成為必定的存在。玻璃先生駁斥精神科醫生凡事用科學來解釋的一番話,就直指世俗的盲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學找到理性解釋,但真實就是真實,它還是存在。」所以當玻璃先生以超高智能計畫了片尾結局的大高潮時,這三部曲的主要宗旨才呼之欲出。

《驚心動魄》三部曲的核心就是:「人類不希望超自然力量來干擾現實世界的運行。」所以片尾出現了一個已經存在了一萬年的凡人組織,他們主張:「英雄不應該存在,我們要維持現實的平衡。」

這點是《驚心動魄》中玻璃先生不斷提到的一件事,他希望世人可以知道英雄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他製造災禍,要讓英雄現身。第一部只交代了這個點,而第二部花那麼多篇幅在講凱文跟凱西的互動,是為了兩個原因:一是製造英雄的軟肋,讓凱西成為凱文的弱點;二是交代具有英雄能力的反派,如何成為反派(並以此與監視者作為對照)。

因此,玻璃先生是漫畫中「幕後主腦」的太上角色,他其實不是反派,而是規劃並創造了「英雄神話」的人物。他的責任,就是要「讓世界知道英雄的存在」。但這個其實《驚心動魄》中已經交代的梗,在《異裂》面前卻顯得薄弱。當故事走到最高潮,首腦、英雄、反派紛紛因為自己的弱點被擊垮時,那個原本要替人類維持平衡的萬年組織「三葉草」,卻還是中了玻璃先生的計謀,讓玻璃先生完成了他計畫中的「original story」。

三部曲到此有個相當完整又複雜的結構,環環相扣。《分裂》中凱西如此重要,卻沒交代清楚她存在的真正作用,是因為凱文的背景直到《異裂》才完整交代,而凱西的背景也在電影最後,成為了她之所以讓「怪獸」覆亡的無心之失。這使得《分裂》中那沒必要的大量人格分裂,更顯得必要。

特別是在劇情結構中,那多達24個的人格分裂,不但是最後讓「怪獸」自我毀滅的原因,它同時也成了《異裂》中凱文受到精神科醫生左右,產生自我質疑的作用;那些人格正是漫畫中「反派支持者」的象徵。如果把這點拿來跟美國英雄漫畫互文,更可看出高明處。美漫的特點就是,為了賦予反派與英雄對等的神話性,大多會設計反派有比英雄更深的情感糾葛。凱文在被世界拋棄的狀態下,他在肉體內創造了一隻24人的軍隊,就是為了要顛覆世界。吸納與創造反派支持者也是美漫老梗,但這個老梗卻在同樣受創的凱西的干擾下被化解。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