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假新聞衝擊下的瑞典政局

假新聞衝擊下的瑞典政局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牛津網路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Twitter與瑞典二○一八年選舉》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所有在Twitter分享的選舉訊息裡,共有高達3分之1是假新聞;報告更明確警告,Twitter在瑞典不但成為假新聞氾濫的通道,更是歐洲各國選舉中,災情最為慘重的國家。    

員工有權在工作時間內學習瑞典語而無需停工,勞方支付部分的薪津其餘由政府補助,兩年後,就業狀況變成滾動合同,並有監督委員會,以確保就業形式不被濫用。

4(7)
Photo Credit: 作者翻攝自《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瑞典這30年的鼓勵就業、高額所得稅、累進稅制,造就了一個較均富的社會,透過學者的研究,瑞典總體所得分配不但較為平均,收入前百分之一的上上層階級所得占比,也低於其他先進國家(圖四)。

5(6)
Photo Credit: 《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
圖五:貧富差距的三種趨勢模型

此外,據世界不平等報告的考察,經濟全球化造成所有政體(無論民主或威權)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但是社會福利國家的勞動、社福政策與稅制,可以讓貧富差距趨緩(圖五),美國與威權模式卻都會讓貧富差距惡化的更快。就此美國已有學者針對川普自豪的企業獲利與實質薪津對比發現,企業獲利並沒有反映在實質所得甚至停滯(圖六),足以應證世界不平等報告的觀察。

6(4)
Photo Credit: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不過,瑞典經濟與社福的人口拉力強勁,不但造成瑞典人口快速膨脹且都市化,中產階級移居都市核心的仕紳化現象,也會迫使弱勢族群只能往都市邊陲移居。從下圖七清楚的呈現30年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人口成長趨勢,以及下圖八人口湧入斯德哥爾摩市中心,造成都市持續擴張、鄉間小鎮衰頹的現象(紅棒代表30年來消退的人口、反之綠棒代表成長的人口,且長棒的高低代表著移入移出人口多寡)。

斯德哥爾摩供不應求的住宅需求導致房價仍在飆升,這座外界高度讚揚的公宅政策、宜居城市,實際上為了拿到租約,勢必得支付更多高於市價登錄的租金以求安眠幾宿。

住在斯德哥爾摩都會區的高昂生活費,對比根本無法符合自我期望的生活品質,就連跨國公司都得直接包租套房給予員工來進行留才,這種不安全感與相對剝奪感充斥的氛圍,弱勢族群感受最深,房價議題也成為瑞典左右陣營無法妥協,並在首相任命無法取得共識的原因之一。

右翼陣營之一的中間黨黨魁AnnieLööf相信自由市場的機制,如果屋主可以獲得更高的租金,更多的房源將被釋出且解決租屋的問題,畢竟在瑞典國內290個城市裡,共有243個城市存在住房短缺問題。

顧問公司Ramböll經研究發現斯德哥爾摩的租金上限若開放,租金確實會攀升50%,這種劫貧濟富的逆轉分配機制,將有更多弱勢婦孺移居郊區,對於左翼的社會民主工人黨來說,一旦妥協整個政黨也將遭到核心支持者的唾棄。

8(1)
Photo Credit: 劉彥甫
圖七:歐陸國家與日本所得不均的長期趨勢

不願讓步的兩造勢力,朝著可能親痛仇快的重新大選展演,如果連瑞典都無法走出假新聞所蓄意鋪陳的劇本,或許這也是為何臺灣陷入公共政策無法辯論的肇因。

平心而論,瑞典政局真實陷入房價與社會福利制度衝突的困局,他者亦鮮少關注解讀,這也說明了自己的國家只能自己救。反觀美國屢屢警示假新聞侵入臺灣、現下臺灣的高房價困境與剛起步的長照政策,政府當局與能人志士的步伐更應當加大了。

本文經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