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及老花

常見的「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及老花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眼角膜及晶狀體負責把進入眼球的光線聚焦並投射到視網膜上,形成影像。如果光線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影像便會模糊不清,稱為「屈光不正」——例如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

在講解屈光不正 (遠視和近視) 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眼睛的結構和光學 。

眼角膜及晶狀體負責把進入眼球的光線聚焦並投射到視網膜上,形成影像。如果光線準確落在視網膜上,便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稱為「正視」;相反,如果光線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影像便會模糊不清,稱為「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最常見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視(老花)。矯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包括配戴眼鏡、戴隱形眼鏡或手術,例如雷射光角膜屈光手術或植入人工晶體。

一般來說,配戴眼鏡最為基本及簡單。病人對於屈光不正矯正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屈光不正程度的深淺、有沒有其他眼疾、職業及對美觀的要求等。

近視

近視患者在觀看近距離影像時會比較清晰;但是在觀看遠距離影像時則會感到模糊。

近視最常見的病因是眼球過長,因此光線會於視網膜前聚焦,便無法看清楚遠的東西。研究顯示,若父母親患有近視,會增加下一代患上近視的機會。

近距離工作如:少戶外活動 ,多閱讀、電腦工作及近距離看電視,用手機亦可能會導致近視的形成。

遠視

遠視患者在觀看遠距離景物時較看近距離清晰;景物愈近愈會感到模糊。原因主要是眼球過短,因此光線會於視網膜後聚焦,便無法看清楚東西。

如青少年患有輕度遠視,由於本身調節力較強,可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其視力仍清楚。疲勞或年齡增長均會令調節力下降,則遠近視力都不會清楚,甚至出現提早老花現象而需要矯正。

散光

其實以上這些解釋都是假設眼角膜的外形是一個像足球的完美球體狀。 但其實人的眼角膜大多稍為呈橄欖球狀,也就是說這個立體的弧度,從不同角度看來並不是一致的。

橄欖球形狀眼角膜可以令眼睛從不同角度計算起來,有不同度數的近視或遠視,甚至可以令眼睛看來「同時有近視和遠視」 。

光線經過眼角膜折射及進入眼球後,無法形成單一的焦點,影像便會有「化開來」或變得模糊的現象,無論近或遠的東西,都看不清楚。

而年輕人的眼球多數是"with the rule",老年人則是"against the rule"。什麼意思呢?我的記法是,根據地心吸力,with the *gravity* rule,放在地上的橄欖球是打橫平放的,所以這種年輕人的眼睛垂直的弧度也較深( vertical axis is steeper )。反之,老年人的眼球形狀則像是打直站在地上的橄欖球一樣。

老花

老花眼是與年齡有關的變化。隨著年齡增長,40至45歲之後開始出現老花現象。這是由於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降低而引致眼睛近距離焦距的調節力減弱,導致近距離視力模糊(例如閱讀)。

有些人如果本身患有近視,一般則會較晚出現老花的症狀。反之,如果病人本身患有遠視,就可能會早在三十幾歲時發覺需要戴老花眼鏡。

白內障

人的晶狀體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原因,例如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患有糖尿病等等,也會出現濁化。

光經過這種濁化的晶狀體,會被折射在視網膜前。換句話說,白內障可以令病人稍為近視 (myopic shift)。有時候病人會因為近距離視力變好,而誤以為他們的視力愈老愈好!

(文章部分節錄自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Facebook專頁醫學治眼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