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尊重你的「自由」,那你該不該尊重我的「文化」?

我該尊重你的「自由」,那你該不該尊重我的「文化」?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傷害不分階層也不分數目,當然我並不支持今天巴黎Charlie hebdo這樣的屠殺手法,但這樣的對立只會更加的嚴峻,衝突不會只有這一次,並告訴我們水滿則溢,這將是法國政府絕對要嚴正重視的問題。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當面對越來越多的伊斯蘭移民,法國,或甚至是整個歐洲,應該要怎麼去面對/處理這些宗教/文化都與西方主流國家不同的移民?今日的事件,只是將穆斯林與西方國家衝突的問題具體化推向了浪尖,西方國家對自由民主的推崇就代表着一個主流文化的霸權,帶著這個霸權,西方主流媒體一面倒的踏伐此次血腥、兇殘的行為,宣稱着這是場「屠殺」(massacre)。

然而,換個角度想想呢?對於一些穆斯林而言,這真的是場「屠殺」嗎?誰定義「屠殺」?這次的媒體報導中,我們看不到穆斯林的想法,他們的聲音在主流媒體上消失了,沒有人關心他們作何感想,也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背後的衝突應該何解,此外,在主流文化(文化霸權)嚴重的壓迫下,他們又有什麼能力、說些什麼呢?雖說穆斯林在法國的比例越來越高,但終歸少數。

什麼叫做尊重?是尊重所有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呢?還是你來到我家,就要「客隨主便」?在全球化的當下,所謂的尊重多元價值,其實才是最難落實的。

對於某些伊斯蘭教信徒而言,今天法國只是死了十幾個人;但是在一些國家,許許多多的兒童也因為這樣的價值觀、宗教問題被西方國家以軍事的力量殺害。我所就讀的學校,就有學生組織連署反對這種法國「帝國主義式」的入侵、干預他國。

傷害不分階層也不分數目,當然我並不支持今天巴黎Charlie hebdo這樣的屠殺手法,但這樣的對立只會更加的嚴峻,衝突不會只有這一次,並告訴我們水滿則溢,這將是法國政府絕對要嚴正重視的問題。

最後,看到一個粉絲專頁上(One Day in Paris)提到了該報社主編曾經說過的話,感到非凡的敬意:

「我現在要說的也許有點太過嚴肅,但我寧願站著死也不要跪著活命。」

(C’est peut-être un peu pompeux ce que je vais dire, mais je préfère mourir debout que vivre à genoux. )

-Charb (2012,法國Le Monde世界報專訪)

願所有傷亡者安息。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郭茝淵,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與政治學系公共行政組,目前就讀於法國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é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éfense)政治學系比較政治社會學碩士。抱持著希望學習不同於過往所學觀點之初衷,前年六月畢業時下定決心赴法國求學,並於去年九月順利到這國度。作為一位求知者,來到法國這個西方政治、社會、哲學思想重要的搖籃國度之一,看這法國人捍衛自由的決心,爭取權利的努力;看到法國人在面對全球化的社會中與其他文化互動、碰撞及回應,思考着這些所見所聞可以如何成為自己的養分;致力於瞭解不同的理論觀點、文化精神、生活價值;同時希冀運用在法所學,在未來以不同的角度梳理東亞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楊士範

》為香港讀者而設的FB專頁,記住按讚,關注更多我們的文章!